江苏南京市以“大养老”破解大城市养老难
发布时间: 2022-11-21

全国养老工作会议正在南京召开。昨天南京在养老服务方面推出的诸多举措。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解决部门协同之难,构建“大养老”发展格局。“大养老”,是南京着力破解大城市养老难问题的一个突出亮点,也是今后应该继续坚持和完善的有效办法。

“大养老”对应着大城市普遍面临的“养老难”。大城市在养老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难处。相对于中小城市,大城市老龄化人口的基数通常更大、老龄化程度往往更高,对养老院等硬件设施的需求压力也更大,“一床难求”等现象更为突出。还要看到,大城市在土地、房租、人力等方面的成本更高,解决养老难问题的工作难度也更大。要把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解决好,让老年人及其家人有更高的获得感、幸福感,必须不断拓展思路、创新做法。

“大养老”体现着大城市破解养老难的“大协作”。破解养老难,单纯靠民政部门一家肯定力所不逮。在这方面,南京的思路和办法是“组织发动、高位推动、部门联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研究和推进养老工作,市级专门成立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领导小组,25个政府部门和单位参与……这是南京始终把做好大城市养老服务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要民心工程来抓的一个注脚。

在大城市养老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大养老”的内涵也处于不断深化和拓展中。例如,以往讲“大养老”,我们更多强调市域范围内“条”的协调和配合。今后,“大养老”应当更多地强调“块”的融通,强调“条”“块”的联动与合作,强调“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的科学分工、密切合作。近年来,国内有的大城市在推进养老服务一体化中,尝试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打破二元分割、强化城乡融合,取得了不少进展。南京近年来也有鼓励城市资本下乡,借助市场之手整合乡村闲置资源、开展城乡养老服务的类似探索。这都是新的意义上的“大养老”。

其次,大城市养老的空间范围也应当不断得到拓展。近年来,国内有的大城市利用区域一体化、都市圈一体化等契机,探索养老服务合作向市域范围之外拓展。具体说来,就是在区域内、都市圈范围内,实现各城市之间养老服务的互认、互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方面的共建、共享,取得了不少经验,值得重视和借鉴。这也是一种新的、更广泛意义上的“大养老”。在全国性的养老服务一体化时代到来之前,这种区域性的“大养老”探索实践可以先行先试。

再次,“大养老”今后更应该指向“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品质化”的高质量养老服务。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及其家人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更多强调老人有人照顾、有地方托养、有尊严地生活。今后,“养老”的内涵和层次都将得到很大拓展和提升。从满足“老有所养”到满足“老有优养”,从满足基本的保障到提供高质量服务,这也对大城市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构建一个能够满足“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品质化”养老需求的“大养老”服务格局,是因应未来发展的迫切需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