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州“养老一条街”悄然消逝
发布时间: 2022-11-21

看着门口“房屋出租”的条幅,马亚娟至今仍有些恍惚,自己开办了将近20年的养老院就这样被关停了。

嵊州鹿山街道,沿527国道雅良村、雅致村路段,短短800米,分布着6家养老院,在当地被称为“养老一条街”。曾经,这里解决了大量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难题,并因其创新的养老模式和集聚效应,作为案例被写入《养老服务社会化“嵊州模式”研究》一书。

而近年来,“养老一条街”的消防安全及环境卫生等问题日益突出,被列入今年嵊州市第一批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点之一。鹿山街道成立工作小组,从5月10日开始,先后3次召开协调会,一对一进驻各养老机构开展关停整治工作。

6月30日,随着最后一家养老院的关闭,这条有着近20年历史、见证了嵊州民办微型养老机构兴衰的“养老一条街”,正式结束了它的使命。

嵊州“养老一条街”关停后,35名老人被集中安置在再孝养老院二期。

“养老一条街”关停后,通过“公建民营”模式,一些老人得以进入公办敬老院

“老典型”有了新问题

91岁的王岩法已经在再孝养老院度过了11年的时光,这里原本将成为他人生的最后一站。

养老院临街,王岩法少有的娱乐是坐在窗前吹箫,由于气息不足,断断续续的箫声总是会被来往汽车的轰鸣声淹没。在这些家庭式养老院中,15平方米左右的房间要挤进3到4个人,一楼小院里常年放着的一排椅子,是他们最常消磨时间的地方。逼仄的空间中,老人的杂物堆放成片,插排散落在脚边,随处可见安全隐患。“虽然环境不算太好,但也待得住。”进入6月,“养老一条街”的整改工作迎来高峰,王岩法眼看一家家养老院陆续关停,往日的热闹不再。

20年前,40岁的马亚娟在这条街上开起第一家养老院。做过赤脚医生和小生意的她敏锐地发现,随着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增多,当地留守老人群体越来越庞大,她认定“老人的生意”一定有前景。马亚娟看中了鹿山街道雅良村的一幢三层民房,这里地处城乡接合部,交通便利。经装修整改和报批后,再孝养老院挂牌营业。

营业不到一年房间几乎住满,最多曾同时入住60多名老人。这一诞生于村镇周边的新兴事物,满足了大量农村老人“养老不离家,垂暮不离亲”的需求,一度成为口口相传的理想安居地。

时隔多年,马亚娟仍牢牢记得2006年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再孝养老院考察时,自己受到的鼓舞:“你们开创了一种民间养老的新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此后,嵊州迎来了民办养老院最辉煌的一段时光。“养老一条街”声名鹊起,被作为案例写入《养老服务社会化“嵊州模式”研究》一书。政府出台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40多家民办养老院如雨后春笋般冒头。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嵊州民办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以上,且无一亏损。马亚娟也顺势开办了再孝养老院二期。

“春天”来了“秋天”也不远

但民办养老院迎来春天的同时,其后续发展也埋下了隐患。马亚娟记得,不少人得知新开养老院可以拿到床位补贴,都一拥而上扎进养老业。彼时的审批政策极宽松,“不管是自建房还是租房,只要能提供房屋证明就让你开。”

原本平静的养老市场被搅起浑水,仅仅两年后,粗放、膨胀式发展留下的隐患便开始显现。一些经营者不愿花钱改造硬件设施,老人的生活环境几年未有提升。而随着养老行业的规范化,缺少消防审批、卫生经营许可、经营者无相关资质等从前被忽略的问题都成了这些养老院的硬伤,民办养老机构开始由盛转衰。“嵊州发展民办养老走的较早,门槛较低,已经到了必须要整治的时候。”嵊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李晓霞说。

此次被关停的6家养老院曾住老人95人,目前有5名老人被子女接回家中,两家携老人整体搬迁,剩下的35名老人被集中安置在再孝养老院二期。

走访中我们发现,缺少专业护理和存在消防隐患是民办微型养老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当地街道和民政部门曾多次上门调研,试图通过整治提升解决隐患,却发现积重难返。

养老护理看似简单实则专业性极强,小到为老人换尿不湿的手法,大到慢性病的监测,任何一步的缺失都可能对本就脆弱的老人造成二次伤害。按国际通行标准,护理员与机构入住老人比例为1比3,而此次关停的6家养老院,人数最多的有老人26人,最少的9人,却没有一家聘有专业养老护理员。

曾有老人深夜突发脑梗,等待120的过程中,当过赤脚医生的马亚娟采取急救措施,从死神手里争取了宝贵时间。但不是每一次都这么幸运,大多数经营者不懂医护,更多老人在深夜中无声离去,有时还会引发老人子女和养老院纠纷,进一步增加经营压力和风险。

整改多次隐患难消

嵊州曾针对养老机构负责人、管理人员等开展消防、食品、安全生产、应急抢救等内容的培训,每年培训180多人次,“养老一条街”的经营者都曾参加。更专业养老护理员上岗培训和技能培训,平均每年培训人员70多人次。

“专业护理人才更倾向流入高端民办和公办养老院。”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陈建义说,目前我省的护理员队伍还存在“四化三低”现象,即服务人员外地化、文化程度初小化、服务工作粗放化、服务内容随意化;社会地位低、收入低,队伍稳定性低。忙不过来的马亚娟雇了两位约70岁的高龄“保姆”,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即使经过培训也很难运用于工作中。

随着消防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养老一条街”基础设施的先天不足暴露无遗。除惠民养老院外,其他5家养老院都只有一部楼梯,未设置独立逃生楼梯和应急逃生通道,更没有简易喷淋设施。一旦发生火情,基本没有逃生可能。

负责整治工作的鹿山街道人武部长应建军形容自己就像每天坐在一颗定时炸弹上。“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可能明天,可能今晚。”这些年他们曾多次与经营者沟通,并帮助他们配备灭火器材,安装烟感报警器。但由于6家民办养老院都是农村自建房,房屋性质和建筑设计难以进行消防规范改造。多次调研后,今年嵊州多部门联合开展了养老机构整治专项行动,决心通过关停把隐患扼杀在摇篮。(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肖淙文 文/摄 通讯员 吴一赞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