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引导金融行业布局养老产业保险、
发布时间: 2022-11-21

《规划》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到2022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


同日,国家发改委表示,伴随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对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总量短缺与结构矛盾并存。对此,《规划》提出要加大养老服务投入力度,多渠道、宽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


《规划》提到要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逐步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养老服务格局。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落实同等优惠政策。提高对护理型、连锁型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引导规范金融、地产企业进入养老市场,鼓励养老机构探索各类跨界养老商业模式。推动养老机构将服务逐步延伸至居家社区。扶持引导养老机构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


投资养老行业是一场持久战,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和追求长期投资收益等特点,在延伸产业链方面,养老行业的布局成为了保险公司的好选择。经济导报记者发现,金融板块中,A股五大保险公司已成为上市公司在养老行业的主力军。比如:中国人寿旗下拥有养老品牌国寿嘉园、中国人保旗下拥有颐园养老区、平安旗下拥有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新华保险旗下拥有新华家园养老公寓、中国太保旗下拥有太保家园养老社区。


相比保险行业乐于修建养老社区,银行方面则倾向于推出各种金融产品。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国有银行早已通过企业年金业务介入养老金融,并获取企业年金的受托、账户管理、托管等资格。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和上海银行等中小股份制银行也在养老金融上推出了不同特色的产品。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不久前中信银行率先推出申请人年龄提升至70岁的老年专属信用卡,并推出全新升级的“幸福1+6”老年金融服务体系;兴业银行在总行层面成立养老金融中心,统筹研究并推动兴业银行集团养老金融业务发展规划、产品及服务体系建设等等。


来源:经济导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