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养老新生活幸福“夕阳红”——柳江区养
发布时间: 2022-11-21
  5月28日8点30分,在柳州市柳江区社会福利院里,仁和福利医院的护士开始查房,为集中供养的55个老人测量血压和体温。这里是柳江区探索“医养结合”的集中供养点。每天,医院都安排有2名医生和3名护士轮流值班。

  目前,柳江区人口约47.98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73751人,约占全区总人口15.37%,人口老龄化相当严重,养老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几年来,柳江不断探索实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居家分散供养、医养结合等服务,创新供养机构“1+N”联合体管理模式,破解农村养老困境,推动养老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改革创新只为全面保障

  “前几年,柳江区养老设施资金投入有限、缺乏管理人员,辖区供养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小、设施差、管理难等问题。”柳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破解难题,消除痛点,柳江区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柳江模式”——县域“1+N”(县/区级福利院联辖区内敬老院)特困人员供养联合体模式。

  从2015年开始,柳江区对散、小、乱、差、不适合老人居住的乡镇敬老院和五保村进行撤并、提升和优化,整合保留了交通便利、辖区特困老人较多的5个乡镇敬老院作为乡镇中心养老机构实施提升改造。如今,柳江区供养机构已撤并为7个,其中城区为2个(社会福利院、中心敬老院),农村的5个乡镇敬老院分别设立为福利院分院或转型为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柳江区支撑起供养机构硬件设施建设的,是真金白银的投入。近年来,经过争取各级资金,柳江已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逐步完善机构设施设备,为全区特困供养机构安装电梯、消防设施、云视频监控等硬件设施,增加护理型床位,提升综合供养服务能力,打造更为舒适安全的养老环境。

  资源均衡更得关爱备至

  5月28日中午11点,区福利院西院老人开始进午餐。护理人员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用餐车送至每位失能老人的床头。“今天有洋葱炒肉片、炒红薯苗,味道很不错。”特困人员韦海票生活基本无法自理,护理人员正用小勺慢慢地给她喂食。福利院每天都会按时为老人提供按营养科学调配的膳食。“考虑到有些老人牙口不好,我们会特别把部分米饭蒸得软烂些,还提供山药骨头汤、清蒸鸡等,变换花样改善营养。”柳江区福利院西院工作人员介绍。

  柳江区特困人员总量在1300人以上,且每年呈上升趋势。根据特困老人的不同情况,按照保基本的兜底原则,柳江区实施分类供养和关爱。对于生活尚能自理的特困老人,柳江区鼓励并支持他们居家养老,除了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发放基本生活费,每年还为他们集中采购发放衣物、被服和生活用品;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老人,优先及时安排集中供养和护理。同时,柳江区出台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贴制度,对负责照料失能和半失能特困人员的养老机构给予一定的护理补贴,确保有效解决集中供养护理难题。

  探索医养结合发展方面,目前,该区社会福利院与柳江仁和福利医院合作,开展医疗养老服务工作,让老人足不出院就可以看病拿药;医养结合医院筹建“康复训练室”和“痛症康复中心”,为特困老人制定并实施康复计划,优化医疗康复服务。

  老有所养还得老有所乐

  为让老人有精神慰藉,柳江区优化服务,引入第三方社工机构为集中供养老人开展专业社工服务,在情绪疏导、精神抚慰、临终关怀、志愿服务、能力建设、协调家庭关系、养老服务资源链接等养老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柳江区将继续积极推进自治区“1521养老服务示范工程”。拥有1200张床位的柳江区健康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正在建设,届时可进一步提升柳江区救助供养服务承载能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