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状,展未来——国务院研究室来湘召开社会
发布时间: 2022-11-21

在探讨到关于养老产业发展目前遇到的瓶颈问题时,康乐年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袁云犁在会上就自己深耕养老产业多年的一些心得体会做了精彩演说,袁总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近年来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虽然让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增高,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突显,但是总体而言还存在政策落地到基层困难的问题,很多养老政策原则性的提法多,实质性的措施少,政策缺乏具体配套措施、实施细则以及量化规定,更缺乏具体的财政投入机制、考核措施,含金量不足。其次,相对目前老龄化趋势,我国养老专业人才的匮乏、政府财经投入不足、缺乏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财政养老专项预算和增长机制以及目前逆市场的养老民非制度,让很多社会资本“望非兴叹”无法真正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养老服务业既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我国应针对目前养老政策基层落地难的难点、痛点,加快完善具体配套措施、实施细则、量化标准,细化考核和强化督查措施,抓紧修改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民非制度改革,畅通社会资本的进入与退出通道,构建资本在养老业态的盈利逻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与其老龄化相匹配的财政投入机制和增长机制,同时出台养老人才教育培养规划,全面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主体,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事业。


座谈会结束后,国务院研究室领导表示:湖南省政府对养老服务业发展高度重视,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医养融合迈出可喜步伐,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服务人才培养有新探索,总体来看,湖南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上做了大量工作,养老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将以这次听取基层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为契机,着力加快发展养老服务,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投入保障力度,统筹推进各项民政事业,织牢编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把中央的解民困聚民心惠民生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以下为康乐年华袁云犁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

我来自湖南康乐年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是公司创始人,现担任公司总经理。2006年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养老机构的连锁化运营管理,已在全国14个省、51个城市布局养老机构项目:直营的养老院24家(计床位4130张),加盟连锁的养老院83家,咨询指导合作的养老项目300余家,今年底营业收入可达6000万元,明年底预计过亿元,正与产业资本洽谈对接并购中。今天,我作为一家湖南本土的全国连锁型养老企业负责人,就参与养老服务业谈谈体会与建议,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一些体会

(一)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养老工作

十八大以来,国家、省、市政府对养老工作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加以推进、给予扶持,也提出明确要求,并经常检查督导,“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氛围逐步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突显。总的来说,这些年党和政府在养老工作方面成效明显、成绩斐然,我们养老民营企业对政府充满感激、对行业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

(二)行业的困惑与问题

1、养老政策文件多,基层落地难。自2010年以来,从国务院到国家各部委出台的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规划、通知、意见就有近百个之多,特别是2013年以后,政策文件呈井喷式出台,但总体来讲,养老政策原则性的提法多,实质性的措施少,政策缺乏具体配套措施、实施细则以及量化规定,更缺乏具体的财政投入机制、考核措施,含金量不足。政策文件一般以“通知、办法、意见”等形式出现,上升到行政法规与法律层次的政策几乎没有,权威性、强制力不够,很难保障和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养老服务业发展涉及到民政、国土、发改、规划、住建、卫生、食药监、消防、环保等多个职能主管部门,政策联动性不强,统筹协调与具体操作难度较大,部门间壁垒高筑,仍按照自己部门的本位理解或原有政策惯性实施,导致很多新政策无法有效落地,甚至形同虚设。

2、养老民非制度,让社会资本“望非兴叹”。养老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登记形式、运营模式严重阻碍了社会资本的进入和民营养老企业发展壮大。现有养老优惠政策一般覆盖在民非类机构,而登记为民非单位,其出资属捐赠类资产,也就是说,要较高投入并承担较大风险,却又不能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不能出让、不能融资、不能分利。市场经济规律下,一个产业要发展,民营资本不可能总以慈善的名义,不讲效益、不要利润,还要无限承担风险,这种逆市场规则的制度安排无法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相对老龄化趋势政府投入不足。政府的资金支持政策难落实、不落实,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单一、方式粗放,补贴标准较低、常年不提标,福彩公益金唱主角,缺乏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财政养老专项预算和增长机制;缺乏支持养老发展的金融政策、保险支撑。

4、养老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养老领域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培训工作体系还未构建,经过正规岗前培训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或职业等级的人员比例较少,专业技术人才少,养老行业从业人员待遇低、社会认同感差、晋升空间有限,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频繁跳槽改行,流失率高,养老服务队伍不稳定,导致养老服务质量堪忧。

二、几点建议

(一)针对养老政策基层落地难的难点、痛点,完善具体配套措施、实施细则、量化标准,细化考核和强化督查措施。

(二)抓紧修订阻碍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民非制度改革,制订“民非”如何清、改、转公司的清晰可操的文件流程,基本抹平“民非”与公司的扶持政策,可参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立法,允许民非养老机构取得合理收益,畅通社会资本的进入与退出通道,构建资本在养老业态的盈利逻辑。

(三)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与其老龄化适配的常态化的财政投入机制与增长机制,在金融和保险支持养老业态发展方面积极作为。

(四)面对养老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应出台国家层面的养老人才教育培养规划,用人、留人的资金扶持政策,将养老服务机构的养老护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免费或低偿提供产业人才培训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