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远程医疗”促进优质资源下沉
发布时间: 2022-11-21

贵州作为我国偏远地区大省,对远程医疗的重要意义有着深刻理解,一直积极落实国家相关部委有关远程医疗的各项方针政策。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同意在宁夏、云南等5省区开展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后,贵州省卫生健康委也出台了《关于印发<贵州省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的通知》,标志着贵州省远程医疗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贵州省确定为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地区后,贵州省卫生健康委迅速组织相关专家成立了专家组,负责起草《贵州省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实施管理办法(试行)》,蒋捷是该专家组核心成员之一。据蒋捷介绍,远程医学中心自2015年开始建设,于2016年8月正式成立。她说:“该项目当时作为医院的‘一把手’工程,投入了300余万元,由最初面积不足100㎡的单间会诊室发展为现在约500㎡的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中心”。


在远程医学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强化质量控制和完善制度建设等手段,逐一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她指出,为确保远程会诊的及时性,远程医学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并开通远程诊疗后的绿色通道,先后制定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远程医疗会诊制度》、《远程医疗损害风险和责任分担制度》、《远程医疗病案质量管理制度》、《远程医疗绿色通道管理办法》、《远程医疗信息保密措施》等15项远程相关的制度及职责,建立了涵盖53个专科的远程医疗专家库,为远程医疗服务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另外,蒋捷也注意到远程质控的重要性。她说:“要根据需要进一步规范远程医疗的管理及质量控制。我们要求远程中心工作人员和远程医疗专家库专家,严格遵循阶段性的全过程控制法,全面加强远程医疗前质控、过程质控和后质控,实现对远程医疗服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使得各地县级医院申请远程会诊的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在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也不忘使命,全力履行贵州省级龙头医院的职责,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参与贵州“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帮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按照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确定的分片指导原则,远程医学中心帮助指导了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及贵安新区54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室等科室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了检验、影像、心电、信息化培训并考评合格409人。同时远程医学中心还先后与贵州省市、州、县、社区医院签订了远程医疗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书,对贵州省内基层医院进行实时帮扶,组织开展面向县、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开展的远程培训和远程会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助于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的运行。蒋捷说:“我院是贵州省远程医疗指挥调度中心,可对远程医疗服务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再针对不同基层医疗机构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的实施精准帮扶,达到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整体提升的目的。”


远程中心在“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涵”方面,也在不断的探索。蒋捷指出,为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远程医疗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远程医学中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先后开展了远程会诊、远程培训、远程门诊、远程查房、远程手术转播、远程病理等远程医疗服务,服务对象面向偏远地区人民群众、各基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过提供多元化的远程医疗服务,进一步增加了边远地区基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此外,为了更好地推动贵州省远程医疗工作,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及医院协会的大力帮助下,贵州省医院协会远程医疗管理专业委员会于2017年6月30日正式成立,目前已经举办了两届学术交流会,这些活动的举行为快速推动贵州省远程医疗工作进度奠定了基础。


最后,蒋捷还就远程中的教学、培训功能做了进一步介绍。她说:“远程中心的另一大任务是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医疗行业优秀师资资源的共享”。从2016年8月至今,远程中心已免费组织远程教学培训达188次,培训超过11万人次。远程中心还可根据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具体需求,开展一对一远程教学培训,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在专业方面的刚性需求,帮助基层医院进行专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院的救治服务能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