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专家伯兰德·卡西到2060年,中国老人护理
发布时间: 2022-11-21

从2015年到2060年,中国80岁以上老人的人口将从占总人口的1.5%增长到10%,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力数量也在下降,这将导致老年人的护理人员非常缺乏。据估计,到2060年,中国大概只有100万老年人护工,只占劳动力人口的0.13%。这意味着8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与护理人员数量的比例将达到1比230,相当于230个80岁以上的老人只有一名护工。德国同样面临老年人护工短缺的问题。在德国,护工只占整个劳动力市场的2.4%,到2060年的时候会达到9%,相当于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中每10个人当中有一个人就是照顾老年人的护工。德国正面临很大的问题,中国也面临“未富先老”的问题。


护工市场上的供需矛盾怎么解决?既然现在护工不够,有没有可能让机器人来代替一部分的工作?


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也提出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行业,同时也希望能够使用人工智能来发展护理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的产量是很高的,但使用的比例却不是很高,这些机器人都应用在制造业,比如汽车制造业等,很少应用于服务行业。


但实际上,由人工智能所推进的机器人在护理医疗领域可以大有作为。比如远程看护,机器人可以不断地识别监控家里的老人,会及时搜集到异常的信号,机器人可以在地上行走,可以接受一些指令,比如来、去、上、下,也可以帮助你联系到远程的一位护工,并且你可以通过这个设备直接和护工进行视频的沟通。这样护工也可以远程确认老人在家是否安全。


瑞典也有一个帮助人进食的机器人。其实,吃东西是很机械的动作,不用有人站在旁边喂老人吃饭,这个机器特别敏感,如果吃饭的人咳嗽了或者不吃了,它就会停止喂饭的动作,它也会有一些学习的功能,知道怎么去回应一些情况。


然而,人工智能在养老护理应用中的一个挑战是,机器人照顾老年人是不是没有人情味了呢?不光在中国,还有在日本和其他国家,对于老年人的照顾,乃至对青年人的安抚,人情味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人更希望机器人来照顾他们,而不希望是外国人。


目前护工大部分是女性,但如果有机器参与其中,也可以吸引更多男性参与到护工行业中来。同时,机器也减少了人的工作量,这就是机器人能起的作用。


我认为护理行业有很大投资的潜力,中国目前来说有很大的需要,在经济上也是有条件来做这件事情的,这不光可以解决社会问题,也可以来发展新的经济领域,甚至这些技术和产品也可以在其他的国家发挥作用。


来源:第一财经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