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模式
发布时间: 2022-11-21
01如今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就造成了这么一个矛盾——养老矛盾。
养老,看似不关年轻人和中年人的事儿,可实际上,每个人都需要肩负起养老的责任。因为养老并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每个人的问题。
也许你如今才三四十岁,还没有到养老的地步。但是,你的父母已经处于养老的边缘了。
也许你如今才四五十岁,还没有那么快养老。但是,你的父母已经在养老的漩涡当中了
普通人既需要为父母养老,也需要为自己养老。尤其是这个时代的中年人,或许过个十几二十年之后,他们就需要承担起“两份”养老的责任了。
在你看来,到底怎么“养老”最好呢?
说实在话,无论怎么养老都不好。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当人上了一定的年纪之后,由于价值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因而他们会处于弱势的群体当中。
试想,弱势的群体又怎么可能过得幸福呢?
人,只会随着年纪的递增而幸福感降低,并不会因为年纪的递增而生活质量提高。
事实证明,现阶段这三种“养老模式”,只会害了你的后半生。
02模式一:去养老院养老,只会越活越没价值。
曾仕强教授在演讲中说过,人老了之后去养老院,过着那种像被人饲养的日子,连一点人的尊严都感受不到,那晚年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无论是什么老人,都不要轻易去养老院养老。也不是说在养老院就吃不好,穿不暖,而是在那种陌生的环境中过日子,根本没有价值。
试想,你拼搏了一辈子,打拼了大半生,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最后到了养老院孤独终老,那你认为后半生有意义吗?
别相信“养老院”就一定能给人带来幸福,这根本是没有可能的。说得难听一点,竖着进,横着出,这才是生活中无奈。
曾见过许多养老院的老人,他们不是今天被人管着,就是明天被人限制着,活在了冰冷的环境当中,仿佛有点被抛弃的感觉。
人到晚年,也许只为了追求这么两点,温暖和快乐。有了温暖,你才能感受到快乐。连温暖都没有,那你的快乐又从何而来呢?
如果能够选择,就不要去养老院养老了。因为在那里度过往后余生,本就是一种无奈和悲哀。
03模式二:抱团养老,只会人财两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陆续出现了某些“抱团养老”的服务。这抱团养老的生活,往往给人一种期望感。
到底什么是“抱团养老”呢?那就是一群需求差不多的老人家聚集在一起,以某个区域为落脚点,从而进行自发式的养老。
像这种养老的群体,能够适当参与,但不能完全参与其中。为什么呢?因为普通人很容易在这种养老模式中人财两空。
就拿一个普通的老人来说,他加入了某个抱团养老的群体。但是,这个群体的花费特别高,尽管日常的饮食活动都不错。
刚开始的时候,普通背景的老人家还能够承担得起这些费用。可一旦时间过长,那这些老人家就会花光前半生积蓄的钱财。
人活着,也不知道能到多少岁。这个时候,如果中途就把钱财花光,那后半生又该怎么办呢?也许,后半生只会被人嫌弃,活得没有尊严。
人生,还真的特别矛盾。既想过点温暖有趣的小日子,又想过点安安稳稳的生活。可到最后,钱财没有了,只能孤家寡人到老了。
所以说,养老还真的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也许一个不小心,就会亲手埋葬了后半生。
04模式三:养儿防老,完全靠不住。
谈到了“养儿防老”,相信我们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儿女才是最可靠的,有了儿女的陪伴,后半生绝对能安安稳稳。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养儿防老就是一种充满风险的跨期投资。
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父母就开始在孩子身上投资。这项投资,就是一个无底洞,也许你对于孩子的投资就超过了上千万。
不过,身为投资人的你自然就希望得到回报。因此,你心中就出现了这么一个想法,如果晚年的时候能够得到孩子的赡养,那就值得了。
其实,就是这种想法,害惨了无数人。尤其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里面,养儿防老的模式是极度不可靠的。因为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孩子要有养活父母的经济能力。其次,孩子要有孝敬父母的心思。唯有这两点结合起来,这养儿防老的模式才能有效果。
可是,这两点根本就很难完成。有钱的孩子,不见得有孝敬父母的心思。有孝敬父母心思的孩子,不见得就有钱。
所以说,一味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最后只会害了自己。不过,人老了之后,一切都身不由己。这才是当下的现实。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