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药补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 2022-11-11

药物终属补偏救弊之品,若进补不当,滥用或过量,都会产生种种不利的影响。中医药补的注意事项进补的目的,本为强身健体而施行。所以,为了避免产生各种副作用,服用药物进补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无虚不补

补药是针对虚证以使身体强健,无虚之人虽患病也不宜进补。因为无虚之人进补,轻则是一种浪费,重则还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如无虚之人乱用人参、鹿茸等进补,常会引起内热阳亢等表现,出现兴奋、烦热、鼻衄等症状。若患病之时胡乱进补,还可能造成“闭门留寇”或“误补益疾、留邪致变”的危害。所以,凡遇感冒发热、消化不良等病症时都应暂时停止进补,待外邪已退,病情好转时再继续进补。

辨证施补

老年人进行药补不可盲目,一定要四诊合参,辨证施补,在明确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或五脏中何脏之虚的基础上,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地进行。绝不可不问是否需要,跟着感觉走,跟着广告走,或别人用了觉得好也跟着用,这都是错误的。“见病不可乱补,一日误补,十日不复,服药者可不慎乎。”

不宜骤补

一般而言,老年人体质虚弱,消化等功能衰退。所以只宜平补、缓补,慢慢调养,才能达到健运脾气、流通气血、平调阴阳、防衰抗老之目的。所以,老年人的补品,应选药性平和、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之品。“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减耗,危若风烛,百疾易攻。”其次,年高体弱者消化能力也弱,而补药又滋腻之品较多,不易被肠胃吸收,用之反加重腹胀、纳呆等。因此,应用补药时一定要顾及脾胃是否能够吸收,必要时可先调理脾胃,或在补剂中适当配伍健脾和胃之品同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