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多病不要依赖药物
发布时间: 2022-11-11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脏器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发病率增高,用药几率增大。如用药不当,就会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产生中毒现象。因此,老年人合理用药十分重要。合理用药是指采取一种疗效最好,副作用最小的用药方法。

老年人用药出现多而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迷信药物,认为多用药物才能治好病有些老年人认为:药的品种越多,病好得越快。有些老人及家属对病情的预后不了解,要求恢复健康的期望值过高。曾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患脑出血后遗症,失语、偏瘫,同时患有糖尿病、冠心病。还有些老人对一些新药,特别是广告中吹嘘的神奇药效深信不疑。此外,身患多种疾病的老人,还多处就诊,多处开药,引起药物的重复过量,危害老年人健康。

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老年人对治疗心脏病的药物特别敏感,因为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血管舒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如服用洋地黄类药或某些扩张血管药、镇静剂、利尿剂等,即使使用正常剂量也容易出现毒性反应,引起低血压及脑缺血,容易导致摔伤甚至骨折。

肝肾功能损害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衰退对药物的解毒和排泄功能均降低,如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或抗生素,如红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更易影响肝肾功能,造成中毒性肝炎或肾功能衰竭。特别是多种药物的并用,发生不良反应的多是老年人。

另外,老年人常见的药物损害还有神经系统的反应,如头痛、耳鸣、呼吸抑制;造血系统反应,如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呼吸系统反应,如紫绀、呼吸衰竭以及药物成瘾等。

为了保证健康,老年人应科学用药。严格遵守医嘱,切忌听信广告宣传、盲目选用新药。避免同时服用多种、大量药物,每次用药最多不要超过3~4种。因为用药种类过多,会使药物疗效降低及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还应控制每一种药物的剂量,避免长期用药。急性病一般用药3~7天,对需长期用药的疾病,特别是肝肾功能不良的病人,要注意观察水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尽早停药。对药量过大、时间过长者,要注意防止药物成瘾。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