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导致冬季上火
发布时间: 2022-11-11

一是气候干燥引起上火。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加之普遍使用暖气,燥热的室内环境,使气管黏膜净化作用变差,并影响人体新陈代谢。此时,若不注意饮食调节和补充水分,极易导致人体阴阳失衡,出现上火症状。

二是饮食方面。冬天人们喜欢吃牛羊肉御寒,但其性质温热,再加上葱、姜、蒜、辣椒、桂皮、枸杞等辛辣滋补的配料,可谓“火上浇油”,食用后体内易积热,诱发上火。

三是作息不规律。临近年底,学生们忙着期末考试、上班族疲于冲业绩和年终总结、老年人应付家中琐事和人情世故……难免会休息不足、过度疲劳等,这也是致火的一大诱因。

您可千万别小看上火症状,它不仅会引起口干舌燥、食欲不振、流鼻血、烂嘴角等不适,严重时还会导致口腔溃疡、便秘、痔疮等疾病,甚至破坏人体免疫力,给细菌病毒提供可乘之机。

降火要分清部位

中医按人体的三焦把“火”分为三类,即头晕、咽痛、鼻干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胃脘胀满、食欲不振、腹痛呕吐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大便干燥、小便黄赤、阴部瘙痒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根据三焦火旺的不同表现,去火方法也各异。

上焦火 可用莲子心6克,泡水当茶饮,连服3~5天,也可遵医嘱选服牛黄上清片、黄连上清丸等。

中焦火 取淡竹叶10克,沸水冲泡代茶饮,连用5天。上火症状较重者可选用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牛黄清火丸等中成药。

下焦火 想灭下焦火,不妨用菊花、车前草各9克或白茅根10克泡水当茶饮,连用5天,或遵医嘱服用去火药。

常按穴位助去火

经常按摩一些穴位也能辅助去火。例如,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按摩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心烦易怒等阴虚火旺症状。按压时力度适中,出现酸、麻、胀感即可,每天按5~10分钟。

涌泉穴乃肾经首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前三分之一处)有滋阴降火之效,每天晨起和临睡前用力按揉该穴20~30次,可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症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