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春季如何养肝
发布时间: 2022-11-11

春季是所有生物推陈出新、生机盎然的季节,人的肝气亦开始旺盛,排浊气、畅气血,正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据中医养生专家介绍,春季养生需以养肝为先,宜早睡、少动肝火,另外还可多些“阳光餐”以助养阳。

避免大怒去肝火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刘继洪称,春天阳气初升,肝气疏泄,建议人们利用饮食养肝。平时多喝水,多吃果蔬、马蹄、葱、姜、蒜、萝卜等,少吃醋、山楂、海蜇等冷酸食物。同时还要多吃新鲜的、带芽的蔬菜,比如豆芽、芦笋、菠菜等。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邹敏超则指出,春季养肝还需注意去肝火,一方面饮食宜清淡,多用夏枯草、桑叶、菊花或金银花来调治身体,另一方面则应避免大怒、长期郁愤。

常晒太阳提高抗病力

春季的天气时寒时暖,免疫力差或防护不及时的话,极易受疾病侵袭。不过,这一时期若能多晒太阳,让身体享受“阳光餐”。不仅有助体内营养吸收,还能帮助提高身体抗病能力,也是简单且实用的养阳好方法。

头顶有百会穴,晒太阳时,人体通过百会穴可以吸进阳气。尤其是阳虚体质、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的人群都该多晒太阳,可选择阳气最旺盛的中午时段,让皮肤接触阳光。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进而促使体内钙的正常吸收。同时,紫外线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作用。还可刺激造血器官更好地工作。

起床后适当散步

建议晚间不要超过11时睡,早上起床最好不要超过8时,有助每日的精气勃发,还可防范春困。老年人睡眠质量不高,可早睡,但不一定要早起,中午应午休。早起后可进行适当散步或舒缓运动。

户外多踏青防心灵“感冒”

春季经常会有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加剧心理机能的混乱,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心理医生将其称为“心理感冒”。

心理医生建议情绪敏感的人群应该加强心理调适,多些户外运动,如踏青、散步、放风筝、体育锻炼等,同时多与亲人朋友沟通、交流。当出现负面情绪时,可通过一些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力。

春养肝要防眼睛疲劳

浙江省金华市文荣医院中医科吴南京医师说,“久视伤肝”,长期用眼过度会伤肝血,肝血不足眼睛失养,会出现干涩、酸痛、流泪、近视;肝血不足筋脉少了营养会不足;肝血不足会让人的情绪烦燥;要想养好肝,眼睛别太疲劳。

 

春季是所有生物推陈出新、生机盎然的季节,人的肝气亦开始旺盛,排浊气、畅气血,正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据中医养生专家介绍,春季养生需以养肝为先,宜早睡、少动肝火,另外还可多些“阳光餐”以助养阳。

避免大怒去肝火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刘继洪称,春天阳气初升,肝气疏泄,建议人们利用饮食养肝。平时多喝水,多吃果蔬、马蹄、葱、姜、蒜、萝卜等,少吃醋、山楂、海蜇等冷酸食物。同时还要多吃新鲜的、带芽的蔬菜,比如豆芽、芦笋、菠菜等。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邹敏超则指出,春季养肝还需注意去肝火,一方面饮食宜清淡,多用夏枯草、桑叶、菊花或金银花来调治身体,另一方面则应避免大怒、长期郁愤。

常晒太阳提高抗病力

春季的天气时寒时暖,免疫力差或防护不及时的话,极易受疾病侵袭。不过,这一时期若能多晒太阳,让身体享受“阳光餐”。不仅有助体内营养吸收,还能帮助提高身体抗病能力,也是简单且实用的养阳好方法。

头顶有百会穴,晒太阳时,人体通过百会穴可以吸进阳气。尤其是阳虚体质、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的人群都该多晒太阳,可选择阳气最旺盛的中午时段,让皮肤接触阳光。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进而促使体内钙的正常吸收。同时,紫外线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作用。还可刺激造血器官更好地工作。

起床后适当散步

建议晚间不要超过11时睡,早上起床最好不要超过8时,有助每日的精气勃发,还可防范春困。老年人睡眠质量不高,可早睡,但不一定要早起,中午应午休。早起后可进行适当散步或舒缓运动。

户外多踏青防心灵“感冒”

春季经常会有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加剧心理机能的混乱,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心理医生将其称为“心理感冒”。

心理医生建议情绪敏感的人群应该加强心理调适,多些户外运动,如踏青、散步、放风筝、体育锻炼等,同时多与亲人朋友沟通、交流。当出现负面情绪时,可通过一些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力。

春养肝要防眼睛疲劳

浙江省金华市文荣医院中医科吴南京医师说,“久视伤肝”,长期用眼过度会伤肝血,肝血不足眼睛失养,会出现干涩、酸痛、流泪、近视;肝血不足筋脉少了营养会不足;肝血不足会让人的情绪烦燥;要想养好肝,眼睛别太疲劳。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