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餐PDA“拦截”病人不合理饮食
发布时间: 2022-11-11

病人早饭不合适多喝粥,肾功能不好的患者不宜多吃高蛋白食物……昨天从仁济医院传出消息:通过三年努力,由该院自主研发的“治疗饮食全信息化配餐点餐系统”。今后,配膳员只要通过点餐PDA,所有的治疗饮食种类都根据病人疾病需求个体化制定,超范围的饮食品种将无法显示,避免患者因违背医嘱、吃了不合理食物而影响到治疗效果。

“个性化饮食”控制血糖

家住浦东新区的糖尿病病人金阿姨(化名)最近因血糖波动再次入院治疗,此次住院,一些新变化让她觉得惊奇:每到订餐时间,配膳员不再像以前那样用纸和笔记录自己所点的菜单,而是拿起了触屏式电脑,帮她选择符合她病情的饮食品种。金阿姨有些疑惑不解:现在的菜色选择比以前反而有所减少,直到临床营养师查房宣教时向她作了解释,她才恍然大悟。原来,医院科已实行了营养信息化管理,所有的治疗饮食种类都是根据住院病人的疾病需求进行个体化定制,超出疾病治疗所需的饮食品种,在触屏式电脑中将无法显示出来。起初,金阿姨觉得有些不习惯,因为平时她爱吃的菜在系统里几乎都没有,但她很快发现,通过饮食治疗,住院期间自己的血糖控制得更好了。

记者发现,像金阿姨这样的成功案例并非个案。在医院信息科大力支持下,由营养科开发的“治疗饮食全信息化配餐点餐系统”在院内各临床科室全面推广应用后,越来越多的患者享受到这一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益处。

配餐实现“对症”饮食治疗

“内科讲吃药,外科讲开刀,营养科要讲究治疗饮食方案! ”仁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万燕萍教授分析说,对于住院的糖尿病病人首先就不可以随意吃,而应根据病情对饮食有所限制,相对选择品种少,比如:糖尿病病人早饭不能多喝粥;肾功能不好的人应首选以优质蛋白为主及适量限制总蛋白质量摄入的饮食;“三高”病人要避免“多油、高热、高糖”饮食;痛风病人应以低嘌呤饮食为主等。营养治疗是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营养治疗效率,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据万燕萍主任介绍,在没有这个“系统”时,每天各病区的配膳员将病人饮食通知单送到饮食处理中心,各类治疗饮食种类纷繁复杂,七大类下分80多种小类,近400条目的饮食医嘱组合,日均供应量超过千份。而配膳员每日点餐信息全都依靠手工登记、计费,营养师手工抄单等方法进行治疗饮食的统计和配发,不仅工作量繁重,且存在重复劳动、潜在差错风险及难以细化饮食管理等弊端。通过三年努力,应用全新的饮食信息化管理系统后,配膳员用点餐PDA(触摸屏电脑)连入医院信息系统,在病区下载最新病人信息,对每位患者提供符合饮食医嘱的点餐服务,病员点餐信息直接传回营养科信息处理中心,待营养师检查核对后,传达至治疗饮食配置中心进行配餐。

系统拦截不合理饮食品种

“智能化系统对加强患者遵循治疗饮食医嘱,更发挥了一定作用。曾经一些低盐低脂、称重饮食的特殊患者,不配合配膳员安排,往往违背医嘱,吃了不合理的食物,影响到治疗效果。但应用新系统后,通过点餐PDA,所有的治疗饮食种类都根据病人疾病需求进行个体化制定,超出范围的饮食品种将无法显示。”据透露,在使用初期,有些住院病人对经过筛选的菜单,如:低热、低盐、低嘌呤饮食,可能觉得不习惯,此时营养师会查房为患者解惑,强化患者对治疗饮食医嘱的依从性,利于疾病康复。

据统计,“治疗饮食全信息化配餐点餐系统”的整个过程从原来的1至1.5小时缩短至10至20分钟,工作效率明显提升;配膳员不用进营养科就能点餐、核对、分发饮食,相比以前,他们能有更多时间留在病区服务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