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单身程序员入住养老院,这理由太赞了!
发布时间: 2022-11-11
日前,重庆一家养老院入住了一位最年轻的住户——年仅39岁的古先生。
入住后,他每天“朝六晚九”,晒晒太阳,锻炼下身体,和嗲嗲娭毑们一起追剧、摆龙门阵,聊起这样的生活,古先生说自己“胖了一圈”。言语间并没有对体重的担忧,反而乐呵呵的。
看到这则新闻时,和大家一样,除了震惊更多的是好奇。
“年轻人住进养老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据都市热报报道,古先生今年39岁,原本是一名网络技术员。一年前,自己在家中不慎踩滑摔倒,双膝失去知觉,被送进医院,确诊为膝关节滑膜炎,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可是古先生双亲早年间便离世了,自己又一直是单身,只好请了一名护工照料自己。
2020年下半年,他好不容易能自主行走,可是问题又来了——回家吧,家中无人,万一再次摔倒怎么办?去亲戚家吧,又担心给人添麻烦。
这时候,古先生的姨妈建议,可以入住好一点的养老院调养至康复。
古先生说,自己最初听到这个说法时惊呆了,内心非常抗拒:“我还算是年轻人哟,啷个可能去过养老生活嘛,那个不是婆婆爷爷们才去的嘛。”
但最终,单身的他还是选择了到养老院调养康复,暂时开启“养老生活”。
2、古先生说,此前长达一年的住院治疗,又加上因病失去了原本的工作,自己内心一度变得很自闭,甚至以为自己住进养老院后会变得更加自闭。
 
但入住后,却很快找到了快乐源泉。养老院里的婆婆爷爷们性格活跃,有着无数精彩故事可以分享,比如前一天,古先生听90多岁的工程师爷爷聊完奋斗史后,后一天又能听到另一位奶奶讲他们那个年代的爱情。
每天晚饭后,还会和婆婆爷爷们一起在公共活动区看一会电视剧,“房间也有电视,但一起看才热闹,一般都看抗战剧这些,婆婆爷爷们还要讨论剧情,好耍得很。”
古先生坦言,住进养老院后生活变得十分规律,早上六点起晚上九点睡:“吃得好睡得好心头没得压力,我比起住院那阵胖了一圈哟。”生病以前,自己经常上夜班,作息毫无规律,有时候早上才睡,一旦忙起来了,吃饭也没有准点。
 
古先生说:养老院舒适、快乐的生活,治愈了自己曾一度自闭的内心,重回开朗,长时间的康复疗养也治好身体上的疾病,能重回岗位工作,等将来退休了,再正式入住养老院养老。
3、前段时间,株洲渌口区海福祥养老护理院入住长者唐爷爷家属送来一面锦旗,这是他第二次赠送锦旗。
39岁单身程序员入住养老院,这理由太赞了!
唐爷爷因生活不能自理,又患有慢阻肺、脑梗一些老年疾病,照护难度非常大而入住到海福祥,家属曾以“精心护理、胜似亲人”的锦旗相赠。
在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后,唐爷爷不仅肢体功能逐渐恢复,能慢慢的走路了,还能跟旁人开玩笑,精神状态特别好。
家属又一次赠送锦旗表示感谢,还说:“送到养老院,本是无奈之举,现在看来是最正确的选择。”
唐爷爷同房间的长者家属也称赞:科学的康复治疗与悉心的生活照料,身体和心理能同时兼顾,比住医院好多了。
 
的确,医院每天人来人往,嘈杂的环境非但不利于身心康复,昂贵的费用也让很多家庭支付不起。
更何况很多老年疾病,它需要长时间的康复和治疗,需要安静舒适的环境,科学规律的作息,健康营养的膳食,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开心、快乐的生活……
绝不是简单的去两趟医院,吃几次药,静养几天就能好的。
4、现实生活中,像古先生、唐爷爷一样的家庭有很多。
生病了,医院不能长期住,家中又无人照料,或照料难度大扛不住,无奈之下选择了养老院。
但住进养老院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且还是一件大好事。
入住后的古先生,唐爷爷家属,还有养老院其他老人的家属,他们最后都发自内心地觉得老年人住养老院挺好。
从前我们常说“老有所依”,如今不仅“老有所依”,还“老有所医”。
像海福祥这样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有完善的医疗设施,温馨、舒适的环境,还有良好的康复氛围,周到的人文关怀。
老人在生活尚能自理时,可以和同龄人一起谈天说地,看书下棋,不会觉得孤单;在生活不能自理时,身边有人细心照顾,生病了,还有医护人员帮助康复。
老了有依靠,老了生病了更有“医”靠。
住在这样的养老机构里,衣食无忧、有人陪伴、有病可治、身体健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