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中晚健身宜与忌
发布时间: 2022-11-12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早晨练晚散步的传统运动模式也发生了改变。而健身设施的发达,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体验。公园早上五六点就开门,方便了晨练;中午健身房里的瑜伽课,可以让你在工作之于放松身心;晚上小区的健身路径,可以给乏味的散步增添不少乐趣。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不同的时间锻炼,各有哪些要领和注意事项呢?

  晨练:防风寒、防摔倒。首先,睡足是晨练的前提。如果晚上睡眠质量不佳,第二天晨练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还会影响一整天的工作和精神状态。其次,晨起喝杯水,可以提起精神,并降低血液黏稠度。再次,关注气候变化。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教授张一民提醒说,秋末初冬,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气温从15℃降到0℃左右的过程中,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明显上升。这段时间里,晨练的老人尤其需要注意防风保暖,最好穿防风的衣服,戴上围巾、手套、口罩等。如果气温骤降或是刮大风,最好取消晨练或在室内活动。此时晨练不宜人多,一般2—3人适宜,人多难免因说话太多会吸进过多的冷空气,影响健康。最后,准备运动要充分。杭州市某医院曾统计,在接诊的骨折老年人中,80%是在晨练时摔倒造成的。这是因为早晨人的肌肉、骨骼会因一夜的“搁置”变得僵硬,各脏器的运转和大脑的反应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果不做好准备活动,容易发生意外。

  午练:加一餐、别太累。现在,许多忙于工作的白领们都热衷于利用午休时间锻炼,或打球、游泳,或健身、跑步。张一民说,经过一上午的消耗,人体内血糖水平较低,此时不宜进行剧烈运动,运动时间也不宜过长。如果你习惯中午锻炼,那么可以将饮食调整为一天4顿,即早餐吃得好;上午11时有一顿加餐,比如饼干、蜂蜜、巧克力等;中午从12时锻炼到13时,休息半小时后,再吃一餐,吃到8成饱;然后晚上下班后,再吃晚餐。

  晚练:要减量、多按摩。晚间体力和肢体反应的敏感及适应性均达到高峰,心跳频率最平稳或偏低,运动而导致心跳增快和血压上升的幅度较缓慢,对健康有利。此外,晚间适当运动,还会让人睡得更香。但所有的运动都需要做准备活动。张一民建议,晚上运动,只要避开饭前半小时、饭后一小时以及睡觉前一小时内这几个时间段就行。一般来说,晚练的运动量以减半为宜。比如平时能跑30分钟,晚上跑15分钟即可,以免过于疲劳影响睡眠。运动后,可以多做一些伸展运动,或者为肌肉做一些按摩,再洗个热水澡,让身体彻底放松,更加有助睡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