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和鸡蛋、菠菜和豆腐,这些食物相克传言骗
发布时间: 2022-11-12

我哭着对你说,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你的朋友圈有木有被一条“西瓜和桃子一起吃会丧命”的谣言刷屏?

在朋友圈最易扩散的谣言中,有很大比例与“吃”有关。原因很容易理解,“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用老一辈的话说,“民以食为天”,用现代流行语说,“如今人人都以吃货自居”。

与吃相关的,有一种“伪科学”叫“食物相克论”。我们暂不能直接给它定性为谣言,姑且称其为“伪科学”。它是流传最久、范围最广、影响也最深的。

豆浆和鸡蛋不能一起吃;菠菜和豆腐不能一起吃;柿子和蟹不能一起吃;黄豆和猪蹄不能一起吃......总有一种食物相克的说法,是你耳闻过且不疑有他的。

“食物相克”甚至被夸大为一种杀人于无形的手段,充当素材拍成电影。《双食记》里,女主角为了报复出轨的男主角,则是运用食物相克的方法,毒害了自己的丈夫。

此时此刻,不得不替你们问出萦绕在心头的那句话:食物相克是真的吗?有那么可怕吗?


一、食物相克的源头

食物相克的来源现在已经很难考证,有比较多的说法认为源于中医。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康复系的专家却表示:中医不背锅。

他说,“有人认为食物相克的理论是从中医来的,中医觉得很冤枉。”数百年前,古代医者就对食克论表示质疑,而现在“食克论”里所谓的现代科学中的化学理论,也并非来自中医。所以,现代“食克论”与中医关系不大。

他认为,食物相克论的风靡与各类相关出版物的盛行不无关系。网络上、出版市场上很多出版物为了追求新、奇、特、玄,把食物相克渲染得神乎其神。而很多出书的都是非医药、营养专业机构,不仅条目随便,内容粗糙,而且缺乏科学依据,大都是无稽之谈。

小编觉得这位专家的话不无道理。上网搜搜“食物相克”之类的关键词,网页量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而且点击率都火爆异常。

小编更偏向于相信这些食物相克来源于民间的经验。举一个栗子。

可能大家都听说过,蟹和柿子一起吃会肚子疼。我们可以想见,从前有一个人,吃了蟹和柿子,然后他肚子疼。于是他认为蟹和柿子一起吃会导致肚子疼,他把这个经验告诉别人,或者写进了书里,后人就拿着这些记录警醒自己不要把柿子和蟹放在一起吃,这就是种种食物相克知识的起源。

这个经验不靠谱在哪里?人类有一个毛病,喜欢习惯性地把先后发生的两件事情用因果关系连接起来,前一个是因,后一个则是果。吃蟹和柿在前,肚子疼在后,古人很自然地就把前者当成后者的原因了。为了证伪“蟹柿同吃肚子痛”,假如我们让一组人单吃螃蟹,一组人单吃柿子,一组人两者同时吃。最后会发生什么呢?

其实单吃螃蟹和单吃柿子都会造成肚子疼。蟹的甲壳很难清洗,一旦没有彻底煮透就容易使肠胃感染病菌;而柿子含有鞣酸,在胃酸中会和蛋白质生成鞣酸蛋白,它会和果胶、纤维素黏在一起形成结石,这叫胃柿石症。吃生柿子,大量吃柿子,空腹吃柿子,都可能导致肚子疼。

当然,柿子和螃蟹同吃一样容易肚子疼,因为螃蟹肉是蛋白质,不过牛肉,鸡肉,鸡蛋,统统都有蛋白质,甚至柿子本身也含有蛋白质。只要不过量吃柿子,不吃生柿子,把螃蟹彻底煮透,你自己对海鲜又不过敏的话,柿子和螃蟹一起吃是不会有事情的。我们无法求证那个古人肚子痛到底是因为以上哪个原因,但是“蟹与柿同食相克”就这么流传了下来。

古人因为缺乏对因果关系的思考和检验,往往把一些引起不适的饮食问题归咎于“食物相克”。

这些个案被轻易上升到普遍性规律,于是大量错误的食物相克忠告就产生了。

用科学实验说话

我国最长寿的科学家之一郑集,早在1935年就曾经搜集了184对“相克”的食物,从中选出14对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遇到的组合,用老鼠、狗和猴子做实验。他本人和一名同事也试验了其中的7种组合。结果在食用24小时内观察实验动物和人的表情、行为、体温及粪便颜色与次数等,都很正常,并没有中毒的迹象。在郑集试验的“相克”食物中,就包括螃蟹与柿子、大葱与蜂蜜。

近来中国营养学会分别与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合作,做了更严格一些的“食物相克”实验。兰州大学的实验选了5组传说会相克的食物组合,由100名健康志愿者食用,连续吃了一周,没有发现哪一组食物会引起异常。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实验则另外选了12组食物组合,有30名志愿者连续吃3天,也未发现异常。

尽管有众多科学实验为证,许多国人还是愿意相信食物相克。why?

首先,崇尚传统。中国人向来对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深信不疑,而万物相生相克的理论更是根深蒂固、由来已久。其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避害心态。不管其真实性有没有科学依据,反正我不这样吃就一定不会有问题。最后,付出的成本很低。反正有那么多的美食可供我选择搭配,又何苦非要“冒险”呢?为什么明知吸烟有害,中国还有好几亿烟民呢?就是因为“自律”的成本太高且没有替代项。吃糖能代替吃烟吗?肯定不能。

二、食物相克的误会为何产生?

1、食物不洁。由于食物清洗不干净,加热不彻底,食物表面感染的病菌会入侵人体造成腹泻等不适。

2、食用方式不当。有很多人因食用不当而产生食物中毒等不适现象。例如豆角中含有大量生物碱,要是没有彻底煮熟,食用后会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痛、腹泻、手脚发凉,头痛、头晕,四肢麻木等,处理不好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3、乳糖不耐。食物相克论说香蕉和牛奶同食会腹泻、橘子和牛奶同食会腹泻等等,其实这就是因为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是因为个别人群缺少由小肠细胞分泌的乳糖酶,无法分解牛奶蛋白而引起的一种过敏症状。在全球的成年人中,大概三分之二的人都有乳糖不耐,中国人更是达到了90%。这些人单喝牛奶都会腹泻。

4、过敏现象。吃了某种食物后,突然发生恶心、腹痛和呕吐的症状,或者全身起满了大大小小的红色疱疹,这就是食物过敏的典型症状。研究发现,亚洲人的食物过敏情况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鸡蛋、乳制品、腰豆、香蕉和芝麻这5种食物最容易引起过敏。

5、营养拮抗作用。“豆浆不能与鸡蛋同吃”是关于豆浆的禁忌中流传最广的。它的理由主要是指豆浆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够抑制蛋白质的消化,降低营养价值。实际上胰蛋白酶抑制剂会随着豆浆的加热而失活。

6、化学反应的可能性。食物相克,如果用现代的思维去理解,其实就是两种食物所含有的化学物质相遇发生反应,产生某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毒素。VC和虾的“相克”就是这种思路下产生的典型组合。但是根据计算,要产生有毒害作用的砒霜,需要一次吃下150公斤虾。

7、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并且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这些得了肠易激综合征的人群无论吃了什么,都有可能产生腹部不适,并因此怀疑那些食物搭配,认为它们存在「相克」。

8、无关饮食其他原因。可能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身体不适,发烧,呕吐,腹泻等,由于找不到明显病因,统统归咎于“食物相克”,并写成了经验教训。

微信

客服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