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争取少一点“老来苦”
发布时间: 2022-11-12

有朋自故地来,他是一位高级机械技师,退休多年。聊起多年前在工厂的工作、生活,当然要提及老同事的情况,其中有好些老朋友晚境凄楚,原因有经济上的,家庭上的,健康上的……有一位老工程师,三年前的冬天心脏病突发倒在地上,临终时身旁无一亲人。他的老伴十年前就走了,一双子女远在海外……

另一对老夫妻七十多了,退休前老头是八级技工,家境还过得去。退休后将毕生积蓄全部补贴子女结婚、购房,老头前几年还发挥余热赚点钱补贴孙子上学。现在呢,老夫妻俩人都卧病在床,子女没时间前来照顾,保姆又请不起……显然,这对老夫妻未曾想到有今天的窘境。

朋友讲了许久,最后不无伤感地说:“人年轻时候苦一点不要紧,不算苦,因为还有拼搏的本钱,可千万不能老来苦啊!”我听后感慨方千。自己是搞机械的,常将人比作机器,一辆使用多年的汽车,里面的零部件肯定有这种或那种问题,怎么能够一直保持正常行驶呢?况且,人远不如机器,机器零部件坏了可以更换,甚至整台机器彻底更新。人不行,限于当前医学水平,除了身体内很少的零件可以更换外,其它的一概只能修修补补,带病运转,就像“老爷车”一样,没准什么时候就抛锚了。

许多老人都知道,心态对养老至关重要,所以要乐观养老。但是,再好的心态在“老爷车”面前往往也会举“白旗”。著名电影演员、电影《渡江侦察记》里的“情报处长”陈述,生前是个乐天派,待人热情,多才多艺,性格爽朗而好强。去世前几年他不幸中风导致瘫痪,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刚生病时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这位一向很乐观的老人竟自杀好几次,都被妻子拦下,在百般劝说下,才重新开始配合治疗。之后,又出现老年痴呆中的精神分裂症,有时会整夜整夜地折腾。陈述终年86岁,应属高寿,可惜最后的一段人生路是在痛苦的煎熬中走过的。

有的老人经济条件很好,而且有很优越的护理环境,但最终也无法逃避“老来苦”。活过100岁的文坛巨匠巴金老人在病情恶化时曾多次向家人、向医生,甚至向记者提出希望安乐死。当时巴金的家属对媒体表露:“现在的治疗对他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每次要给他插气管,吊针,特别是吃东西,他现在完全靠鼻饲,生活对他来说,是一种痛苦。”现实生活中,老人在毫无痛苦的情况下无疾而终并不太多,争取“老来少一点苦”应该说是老年人共同的追求。

如何实现“老来少一点苦”?我的那位朋友有白己的活法,他有结核性支扩、哮喘,妻子有冠心病,几次住院。每到冬季,老夫妻的日子就更难过,挂水、打针,三日两头往医院跑甚至住院。后来借鉴朋友的经验,每年冬天到海南去,效果立杆见影。在海南的几个月竟然没服过一粒药,老夫妻双双精神爽朗,而且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可见,老年人自身免疫力差,抗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低,在同等情况下,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养老的质量肯定截然不同。

养老的真缔,就是让自己健康、愉快的走完最后一段人生道路,养老追求的不仅是长寿,健康才是养老的最高境界。人到老年,往后的路虽然有夕阳相伴,但毕竟是夕阳而非朝阳,生命曲线的轨迹是往下行的。乐观的心态固然是养老的重要精神支柱,而踏踏实实面对现实,努力争取少一点“老来苦”,更应该是老年人理智的选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