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泡制法常见冷、热浸、煎煮、酿
发布时间: 2022-11-12
  中医师表示,药酒泡制法常见泠浸、热浸、煎煮、酿制等,泡制时通常先把生药材捣碎、切片,如此才能浸出有效成分,便于人体吸收;酒精度不宜太高,四十度左右最好,主要是因为药材所含有效成分,有些易溶于水、有些易溶于酒。
  酒精度太高,虽然可以增加析出酒溶性成分,但是不利溶解水溶性成分。陈医师指出,泡药酒以白酒、黄酒最常见,这些都是五谷、淀粉植物等原料发酵酿制而成,一般来说,白酒多半用于药材溶剂应用,黄酒多半作为药引应用。
  医师指出,冷浸法是先把药材清理、洗净、晒干,然后加以切碎或研磨成粗末,直接投入密闭容器,加入适量的酒予以浸泡,等到浸泡十四天之后,捞起药渣压榨出汁,压榨液、浸出液两者混合即成。
  热浸法是把药材泡水洗净后放入容器,加入适量的酒与水,用小火加热即可,但时间不宜太长,只要表面出现泡沫就可熄火密封,以便避免酒精过度挥发,大约静置半个月左右去渣即成。这种制法可以加速药物浸取速度,而且比较不会因为温度太高而损失酒内成分。
  煎煮法是把药材挫成粗末后放入砂锅,加入清水高过药面一点点,再浸泡约六小时左右,泡好后用大火煮滚,再转小火煎煮一、二个小时,煎好后过滤再复煎一次,合并二次药汁静置八小时,等到冷却后加入等量的酒加以混匀、密封,大约放置七天即成。
  酿制法是把药材加入适量清水,用小火煎煮后过滤去渣备用;把糯米煮成饭,加号药汁、酒拌匀,再倒入干净容器里面,加盖密封放置十天左右,尽量避免与空气接触,发酵完成后滤渣即成。
  泡药酒使用米酒或米酒头效果比较好,每天摇晃使药性顺利溶出,容器要最好用消毒过的陶瓷或玻璃瓶,才能避免变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