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来看看古人避暑六种利器
发布时间: 2022-11-12
  盛夏来临,习惯了与空调、电风扇为伴的现代人无法想象,在没有电也没有电器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度过热浪滚滚的夏天的?其实,古人度夏不但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智慧,还十分低碳环保,别有一番情趣。
  利器一:扇子
  古代文艺青年比较多,喜欢在扇面上写诗作画,既可消暑,又添情趣。看古画和古装剧里的姑娘都是人手一扇,就知道扇子有多靠谱了。如果是达官贵人,在酷暑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主人凉爽惬意,仆人当然要汗流浃背的。
  利器二:冰块
  不要以为没有电冰箱,古人就没法储存冰块。根据现代考古发现,最早的冰窖出现在周代。当然,这种奢侈豪华的“电冰箱”只有官府才有,普通百姓是无法享受的。
  一般来说,官府在头年冬天大量储藏天然冰雪于冰窖中,第二年夏天到来时,便从冰窖中取出冰块或者白雪,摆放在居室当中就成了“冰盘”,冰雪在融化时不断散发凉气,制冷效果丝毫不逊于今天的空调。
  到了明清时期,这种冰块避暑的方式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每到盛夏时,官民都会大量用冰:取一桶冰,凿孔至于地,凉风满屋。
  利器三:冷饮
  都说“民以食为天”,大夏天的,要是不吃点喝点冰凉之物,怎么会舒服?所以,冷饮也早早出现了。大约在3000年前的商代,富贵人家就已经开始在冬日凿冰储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设有专掌“冰权”的“凌人”,专门负责冷饮的制作。
  唐代开始出现商业性的藏冰户——“冰商”。冬天藏冰,入夏拿出来卖。到了宋代,冷饮有了新的突破。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对一种叫“冰酪”的冷饮大加赞赏。
  后来,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品尝到当时的皇家冷饮“冰酪”。他走的时候,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意大利对这一技术严加保密300年后,被法国人高价买走,此后又传到英国。英国人改造后,制出了我们今天常吃的“冰激凌”。
  利器四:瓷枕
  中国自古被称为“瓷器王国”,为了避暑,瓷枕的出现就不奇怪了。瓷枕的枕面是一层釉,冰冰凉凉的,夏天枕在上面,睡觉很凉快。
  古代的夏天同样有蚊虫,所以蚊帐和瓷枕就成了夏季标配。有人还别出心裁挂上香囊,让香囊中的药材帮忙驱赶蚊虫。人们还会在蚊帐内悬挂茉莉、珠兰等香花,夜帐内香气四溢。对今天的失眠症患者,用这一招催眠估计会有效。
  利器五:冰桶
  明清时期,皇家宫殿的夏季降温方式也有了自己的特色。最特别之处是,房间内出现了可移动式冷源,有点现代分体空调或冷风机的味道。这种可移动式冷源,时称“冰桶”。其实,就是贮藏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当冷气出孔。中部空间还可以储存食物、冰镇西瓜、冷饮。
  冰桶后来民间也用上了,还有进口货,称为“洋桶”。冰桶是木质,其设计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冰鉴”,冰鉴便是最原始的冰箱。冰桶看起来很简单,但在明清时代可算是高档“家电”了。
  利器六:空调井
  在保存下来的明清古民居中,常能看到“空调井”。即在厅内或是需要的房间挖一深井采集冷气,上面用盖子盖好,盖子上凿孔,夏天便有冷气从下面出来。而且,其妙处多多,除了可以给房间降温,还可以作为地下“冰箱”,将食品放进井内保鲜、冷藏。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