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学医学
发布时间: 2022-11-12
  古文---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新注---孟子曰:“予岂好便哉,予不得已也。”
  真谛→我岂是喜欢一直排便的人,我是不得已的啊!
  倡导性善的孟子,一生推行圣人学说,总是风尘仆仆地四处教化人民,希望能够端正人心。当时许多人都说孟子好辩,但孟子回答:“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物换星移,这句话在现今,也被视为理所当然,只是“辩”字改成了“便”字,改字后对许多人来说真是贴切的写照。怎么说呢?依医学观点来看,拉肚子、频频如厕都不是故意的,往往是因为肠子要把肠内废物或药物排出体外,蠕动快速,才引起了便意;而这种频频上大号的现象在医学上就称为“里急后重”。
  拉肚子最常见的原因,是吃坏东西,引起的急性肠胃炎。此外,大肠长了癌症或大肠发炎、肚子内有腹水等,也会引起肠子快速蠕动而腹泻。
  医师的话:短时间的下痢通常不要紧,但如果症状一直不好持续,就要赶快求医。
  古文---鱼肉良民
  新注---良民鱼肉
  真谛→凡我善良百姓,一定要吃鱼、也吃肉。
  古人常用“鱼肉良(乡)民”,来比喻地方上的恶霸,恣意欺凌百姓,剥取民脂民膏。
  “鱼肉良民”的情形在古今皆不可取;而“良民鱼肉”则是值得大大地倡导,凡我天下的善良百姓,一定要吃鱼、吃肉、吃菜,千万不要偏食,身体才会健康。
  医师的话:饮食均衡,摄取新鲜自然的食物,是保健的最高原则。人体内有些胺基酸无法自己合成,一定要经由食物摄取来补充,如果只吃素、不吃肉,人体便会欠缺某些特定的胺基酸,因为这些胺基酸只存在于动物性蛋白质中,因此,吃素的人最好也能吃蛋或牛奶,否则容易营养失调。
  古文---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新注---清风徐来,脑波不兴
  真谛→清爽的风慢慢吹来,我的脑波也渐渐减弱了。
  大文豪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描写清风徐徐吹拂,水面不起波浪的景色,来隐喻心境的恬谧与笃定。
  而在忙碌的现代社会,要像苏氏般神清气爽,畅游湖光山色的机会恐怕不多,比较常见的景象反而是困坐办公室或教室中,“清风徐来,脑波不兴”,迎面冷气、电扇吹来凉风,脑波却慢慢减弱,整个人开始昏昏欲睡。
  人在清风送爽或吃完饭后,往往会想睡觉,那是因为此时血液大多流到胃肠部位,脑部缺少足够的血液,因此会想睡觉,此时脑波也自然跟清醒时不同。
  医师的话:吃饱饭后想睡觉,或午后清风吹来昏昏欲睡,大多是自然现象。但如果整天频频打盹,或是日夜颠倒,则可能就有问题了。
  古文---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新注---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养身之本也。”
  真谛→身体及皮肤是父母亲给我们的,不可以随便有伤口,否则容易感染B肝、C肝、艾滋病毒等各种可怕的传染病。这是尽孝道最根本的做法。
  《孝经》记载孔子对他的学生曾参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确,身体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礼物,也是保护人体不受细菌、病毒入侵的最好屏障,不要随便弄出伤口,因为有伤口就容易遭受病原入侵,引发不可收拾的后果。例如:B型及C型肝炎病毒或艾滋病毒,都可经由身体皮肤或黏膜的伤口进入人体内,而引起极大的健康伤害。如果能够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不仅免去父母忧心挂虑,也是维护自身健康的基本功夫。
  医师的话:不要使用不洁的针具来刺青、穿耳洞或针灸,也要避免不正常的性行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