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沾光”
发布时间: 2022-11-12

  人生有种种考验。比如金钱的灵光中有人目迷五色,权力的魔棒下有人忘乎所以,险恶的环境里有人临阵退缩等等。当然也有另一种考验——沾光。

 

  孔繁森献身雪域后,有企业向其女儿孔玲所在班级捐款。孔玲说:人家捐资,是出于对我父亲的尊重,而我不能因为是孔繁森的女儿就享受这样的礼遇。又有电视台找到孔玲商量,重拍她的电视专题片,片名都确定了,孔玲没答应。她希望以平常心态对待因父亲而带来的荣誉。她告诉记者,对她来说,父亲的为人将永远是一笔精神财富,但绝不希望以“孔繁森女儿”而立于社会。

 

  这回答发人深省。我们不能只把它当作一般的谦逊之举,它实在反映了一种不同凡俗的品质和自强自立的精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但它只能由自己书写。“老子英雄”是父亲的荣耀,它不可能连同血缘一起传给儿女,儿女的路要靠自己走。换言之,老子是老子,儿女是儿女。我觉得孔玲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她清醒地认识了这一点。在她看来,自己只有继承父亲精神财富的义务,而没有靠父亲英名谋取私利的权利。正所谓靠祖荫安身立命是毫无出息的。

 

  这一点,古代有识之士也是懂得的。东汉李固,其父是朝廷位列“三公”的司徒,李固却从不在别人面前夸耀父亲的官位,在太学读书时,他穿的和普通学生一样,回家看望父母时,总是从后门进去,生怕别人知道他是司徒的儿子。由于他从小谦虚好学,终成饱学有志之士。

 

  当然,生活中信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也不乏其人。“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家奴尚且如此,一些金枝玉叶的所作所为就可想而知了。在一些地方,有人不就靠“某书记的儿子”、“某部长的女儿”之类招牌,办成了不该办的事吗?

 

  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在某“招工招干”门口,一群男女各自高举牌子,牌子上的肖像分别是“我爸爸”、“我大姨”、“我二叔”、“我三舅”……显然,这些人都是把沾光作为“进步”的阶梯,靠沾光来为自己铺平道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以致一些学生也把“学好数理化,不如一个好爸爸”当作信条。如此沾光,不仅是给父辈抹黑,实在也误了自己的前程。

 

  为什么不去轻视或干脆蔑视那种沾光之举呢?“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这是何等自豪,何其畅快!沾来的光不明,自己发光才有风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