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秦伯益:老人不该活到老干到老,真正退下来才是归宿

 

2016/5/27 20:55:44 ('互联网')

太和养老网讯:退休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甚至是每个人毕竟的人生之路,但是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退休人士并非是真正退休,而是选择了返聘,这样的现象,在社会中也是屡屡皆是的。

 

“院士退休”听起来不是个陌生的词汇。但迄今为止,全国两院院士中,获准退休的,仅秦伯益一人。9年前,70多岁的他卸下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职务,保留了院士头衔。随后一人独游全国,同时不忘就社会问题发声。

 

近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等。还有院士发出了羡慕秦伯益的声音。这一切,使得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了秦伯益。

 

“退休这事,我就算不承认也是异类”

 

新京报:当年,退休想法是突然冒出,还是酝酿很久?

 

秦伯益:按军队规定,我65岁可以退休。但我60岁左右就考虑退休后的安排了,60岁后开始选定、培养接班人。

 

新京报:你真正退休时,已是70多岁了,是因为评上院士延缓了吗?

 

秦伯益:1994年,我成为中国工程院第一批院士。那时我62岁,在第一批院士里算年轻的。好多评上院士的老教授都没退休,我马上退不太合适。直到2004年,我72岁时才正式向组织呈报想法。

 

新京报:退休过程顺利吗?有没有遭遇一些阻力?

 

秦伯益:军事医学科学院对我很了解。报到总政,就不好处理了,因此前没先例。查遍所有文件,既没说院士什么年龄能从单位退休,也没说院士不能退。

 

程序怎么处理?谁来批?最后又从总政报到中央军委。第二年批了下来。

 

我觉得因为自己想退,很坚决,加上各级领导的理解,所以能退下来。

 

新京报:有没有想过因为评上院士,干脆不退了?

 

秦伯益:我认为院士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对晚年安排没什么影响。后来不知为什么,院士自己也好,院士所在的单位也好,社会也好,都有一种错觉,觉得终身荣誉就意味着终身工作,要干一生。但我没有这样的“错觉”。

 

新京报:当时周围的人怎么看待你?

 

秦伯益:单位的人很理解。单位外的人对我有一些其他解读。但我不介意。我一辈子做事,老实讲,不太顾及别人怎么看我。到最后大多数人还是能接受我的。

 

新京报:也有赞同的吧?

 

秦伯益:有,但他们会问,你退休下来经济损失多少?我说我没去算,也不在乎。

 

新京报:你觉得自己是学术圈里的“异类”吗?

 

秦伯益:整体来看,我觉得自己不算异类。但对待院士退休这件事情上,我就算不承认也还是异类。

 

“院士头衔对发声有帮助”

 

新京报:退休后卸去职务,心情会失落吗?

 

秦伯益:没有失落,我老早就准备了。譬如这些书,是我40年的积累,从“文革”后开始收集,现在已有上万册,就是为了晚年退休后能慢慢看。

 

另外,院士头衔我没退,退的是军事医学科学院职务。

 

新京报:你退休后,游遍了中国名胜古迹,写了两部游记,这也是此前计划的吗?

 

秦伯益:大规模旅行不是,是慢慢积累的。但我一直有走走看看,了解社会的想法。

 

新京报:你后来也到大学或在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秦伯益:这些不是我主业。我现在更关心国家大事,政策方针。朋友来看我,总结两句话:别人怕退休以后没事干,你是怕不退休干不完想干的事。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你现在的生活?

 

秦伯益:我自封自由撰稿人,经常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做沟通,反映民众心声。

 

新京报:院士头衔,对你这种发声有帮助吗?

 

秦伯益:带来了正面的作用。说什么话,大家比较信服,就算尖锐,大家也能听,也能接受。

 

新京报:未来的生活,你还有哪些规划和打算?

 

秦伯益:90岁以前主要是写作。明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写我们这一代人看到、想到的一些问题。

 

新京报:你希望其他人能够和你一样,在能退的时候退吗?

 

秦伯益:最好这样,但很难做到。我们这一代科学家,一直为了国家需要,坚持做一件事。很多人除研究之外,没有别的兴趣和爱好。我觉得很多科学家苦,是因为心灵的孤独。

 

“活到老干到老,年轻人干什么”

 

新京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院士应该有退休和退出机制,你觉得这个话题为什么会在此时出现?

 

秦伯益:随着社会情况越来越复杂,两院受到各种各样影响,爆出一些丑闻。到了重新理顺内部关系的时候了。

 

近期原因是农工党的提案,提出改进两院院士选举制度。三中全会提这个有它的必然性和推动因素。

 

新京报:有人提议,对两院院士年龄一刀切,到一定年限,不再担任,你怎么看?

 

秦伯益:一刀切不利于晚年成熟的院士。比如达尔文,李时珍,都是在生命最后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但目前来说,院士荣誉不定年龄线,也不行。起码对非院士科学家不公平,因为并不是所有做出重大贡献的都评上了院士。

 

新京报:也有人不愿退休。

 

秦伯益:过去的教育要我们活一天干一天,老当益壮。我老早就否定这种价值观了。那是人才紧缺时的观念,现在年轻人都找不到工作,你老人家活到老干到老,年轻人干什么?

 

新京报:有人不愿退,和这个院士带来的荣誉和利益有关吗?

 

秦伯益:荣誉是主要的。利益,我估计也不小。有些院士,身兼数职。都不是白兼的,很多是被高薪聘请。但真正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做好自己课题,足以花掉一生精力,废寝忘食,日以继夜,怎么兼职?

 

居里夫人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之后,拥有很多头衔,她一口气辞掉了106个。她说科学家被这些事情纠缠的话,就没法在科学上进步。去世的院士王选也是,他说科学家经常在电视上出现,他的研究生命就结束了。

 

“院士选拔形式严格,漏洞也多”

 

新京报:近年来院士候选人学术造假、抄袭剽窃事件屡屡爆出,你怎么看?

 

秦伯益:总的来说,不正之风不光是学术界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需要国家整体的反思。我们的教育,重物质,轻精神。在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的冲击下,纯正的学术文化人已不多了。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关于两院院士的选拔制度?

 

秦伯益:院士选拔形式严格,漏洞也很多。比如遴选是很严谨的。材料公示,谁都可以投诉,哪怕是匿名投诉。有实质性的内容,还要去调查。

 

但确实也有公关行为。不公关要吃亏,因为竞争太激烈,隔行如隔山,不公关就不了解你,不了解你怎么选你?现在会有单位组织专门的班子去公关。

 

新京报:现行评选制度还有行政力量介入。如果院士只由院士来评选是否好一些?

 

秦伯益:单由院士评选也有弊端。院士也有人性弱点。最好由同行评选,但也难免片面性。同行里有冤家和亲家。中国同行多半是今天你帮我说话,明天我帮你说话。

 

新京报:目前来看,最合适的院士选入制度是怎样的?

 

秦伯益: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讲过,科学家成绩的评审,要靠学术共同体。本单位同事认可,专业领域认可,就行了,兴师动众到全国关注没必要。另外,评选的人也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真正的见识,不能带着私心。

 

名词解释:何为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对院士制度改革:“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但院士怎么退?有哪些条件和程序?截至目前,尚未有过具体规定。

 

大体而言,院士退休指的是退出工作岗位,不再担任相关职务等,但并不等于卸下院士这一荣誉称号。

&n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