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课,套住老年
发布时间: 2023-07-11

罗烜说,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后,与社会脱节。他们的维权意识不强,也不善于使用手机,维权对于他们来说,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很高。绝大部分联系到罗烜的老年人都不敢把套路买课的事告诉家人,害怕因此产生家庭矛盾。何云霞和刘秀清至今也没告诉家人,何云霞接班主任电话都是到屋外接的。“都是偷着学的。”

3月3日,一家理财直播平台在直播授课,直播老师教授理财致富的理念。网络截图

文丨新京报记者 乔迟

编辑丨袁国礼

校对丨刘越‍‍‍

►本文 7186字阅读 13分钟

2023年1月,大学在读的齐瑞放寒假回家,发现76岁的爷爷成了一家互联网“学堂”的财商课学员。在听“小白理财课”时,班主任用“前学员一天赚3000元”的案例,吸引老人借钱买了2980元的理财进阶课。等爷爷发现听不懂课程要求退款时,再也联系不上对方。

多名老年人反映,他们也有类似的遭遇,涉及多家知名互联网财商教育品牌。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类财商教育机构通常用0元、低价的小白课吸引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受众报名,并用虚假的高学历、高资历名师头衔营造专业团队的假象,用固定洗脑话术和虚假承诺,诱导学员们购买2998元至6998元不等的理财课。

虽然从2021年起就被媒体屡屡曝光,但截至今年3月10日,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财商课的投诉超过7000条。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因涉嫌虚假宣传、广告违法等问题,上述财商“学堂”的运营方多次被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处罚。今年3月14日,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将持续关注上述财商课运营主体违反《广告法》等违法行为,一旦发现将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提到,财商课乱象被多次曝光却依然存在,说明行业本身不规范。行业容易获利,违法成本又较低。“财商教育行业监管的力度还不够,要加大监管的力度。”

展开全文

多名老人被诱导花钱买理财课

居住在广西柳州的刘秀清,今年56岁,她在2022年底成为上述财商“学堂”的学员。

退休之后,刘秀清经常刷短视频消遣时间。去年年底的一天,一则广告引起她的注意,广告里提到,该“学堂”可以免费教授9天的“小白理财课”,而正是“免费”两个字吸引了她。

刘秀清关注了上述“学堂”的公众号,被分到一个“班级”听课。听了几天的免费课程后,班主任开始频繁地发微信、打电话,向她推销2980元的进阶实操课。

刘秀清每月的退休金2000元,近3000元的学费对她来说不是小数目。班主任鼓动她,可以用花呗分期付款,甚至专门打来语音电话,教刘秀清开通花呗。

看刘秀清仍然犹豫,班主任问她是不是担心赚不到钱,“你放心跟着老师学,一个月本金几百元,随随便便赚2000元应该没有问题。”为打消刘秀清的顾虑,班主任还举例说,有学员刚上了五天实操课程,就已经挣了快一半的学费。

班主任所说的数字,远超出刘秀清的预期,刘秀清回想,就是这些“稳赚”的话,让她被套路了。

刘秀清告诉新京报记者,在付费之前,班主任称,后续的实操课会有老师手把手教她赚钱。但刘秀清在付费后发现,所谓的实操课还是只讲理论,并没有手把手教理财。

刘秀清学了一个多月,“一分钱都没有赚,就是普通的学习、练习。”刘秀清越学越觉得不对劲,认为自己上当了。随后她发现,微信已经联系不上班主任了,对方承诺的手把手教学也化为泡影。

‍‍某“学堂”财商课班主任承诺对学员手把手教学,但并没有实现。网络截图

买课前十分热情,买课后老师失联的情况不是个例。与刘秀清遭遇相似的还有河北唐山的何云霞。今年60岁的她,同样被上述“学堂”的免费小白课吸引。在上了四五天免费的小白课后,老师开始催促她报名课程,金额是1378元。

何云霞说,买课前班主任很热情、很耐心。但在她购买了课程,学习五六天后,微信就联系不上班主任了,聊天界面显示,“对方账号已停用。”

今年1月,大学在读的齐瑞放寒假回家,发现已经76岁的爷爷也成了上述“学堂”财商课的学员。他从聊天记录里看到,学堂的班主任用前学员一天赚3000元的案例吸引老人报名,还引导爷爷使用花呗付费,因其不会操作无法开通。班主任又怂恿爷爷找朋友借钱,最终交了2980元的理财进阶课费用。

齐瑞爷爷没有任何理财方面的基础知识,听不懂课程。交完钱后一周,齐瑞爷爷联系班主任协商退款,但班主任再没回过消息,还将老人踢出了上课的群聊。

有类似遭遇的学员,来自不止一家平台。

2021年冬天,51岁的王艺报名了一家财商教育的9.9元小白财商课,她被老师所鼓吹的“实现财务自由”说服,花6998元报名了进阶课。

这位老师提到,课程由“封老师亲授”,而这个“封老师”,正是上述教育培训机构的创始人。

报名后,王艺收到一个视频集锦,有财务自由纲领、A股投资方法、商品房投资方法等。她发现,讲课的内容都是录播的固定视频,而且视频里都是电脑合成的机器人声音,更没有见到过封老师出面。课程内容完全不符合她的预期。

‍‍2月26日,某“学堂”财商直播课上,直播老师正在宣传学员赚钱的案例。网络截图

连环套路向学员推荐付费课程

在网上搜索“财商课”,会发现多家所谓的财商课曾多次被媒体曝光。2021年4月、2022年1月、2022年4月,央视就先后曝光多次,其中就包括上述几家平台。

2021年4月,新华社也以《“理财课”变“劫财课”,财商教育该如何套上“紧箍咒”?》为题,对财商课的问题进行曝光。

但时至今日,财商课问题仍然存在。截至3月10日,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某知名财商教育平台的投诉量为3574条,另外一家平台的数据则为3344条。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这些所谓的财商课程,目标对准中老年人、宝妈、月光族等群体,以“免费理财课”为诱饵,从各个平台吸引受众,用微信群聊运营用户社群,通过固定的话术、套路,诱导受众购买高价课程。

今年2月底和3月初,新京报记者以学员身份,分别进入多家财商教育平台的理财小白课,对财商课的套路进行调查。

财商课的运营模式基本相似。小白课一般由两名老师负责,班主任添加每位学员的微信,维护社群运营,另一位直播老师负责在直播间讲课。

小白课每天晚上8点开始直播,大约一小时。在直播中,老师前期会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基金、国债等理财产品的概念,并声称“钱放在银行里只会越来越贬值,而且只靠工资作为收入,难以解决财务的根本问题。把钱放在投资市场,让钱生钱,才是变富有的关键”。

新京报记者发现,小白课一般到了第四天,负责直播的老师就开始推销进阶课程。

而班主任则说一些“洗脑”的话术,让人觉得只要付费学习,就能立刻赚到钱。“如果你通过理财每个月有机会赚4000元,那房贷车贷再也不是负担。你只要愿意迈出第一步,剩下的我们带你学习。”

从第二次直播课开始,班主任每天都会发学员学习课程后赚钱的案例,少则一天200元,多则一个月两三万元。上述“学堂”财商课的老师称,“之前有同学9000元本金一个月什么都不干就挣了3000多元,咱们学好了也可以像他一样。”

老师们还会附上图片,图片里有前学员跟班主任分享赚钱的聊天截图,以及具体的收益截图,一张图片上显示,“理财前两个月,累计收益两万元。”

‍‍‍‍‍‍‍‍某财商课平台老师把学员收益发到群里,诱导人们买课。网络截图

新京报记者发现,直播老师和班主任还会用饥饿营销诱导学员。推销课程第一天,直播老师说,错过报名就可能恢复5000多元的平台价。但据记者了解,该学堂的付费课程,一直都是2980元。在直播间里,老师会一直在强调报名名额逐渐减少,让学员抓紧抢。但记者发现,此后的几天课程里,一直可以报名。在记者多次拒绝付费后,班主任说,直播老师特别审批了10个特困生名额,价格降到1378元。

2月28日以及随后的三四天,班主任每天都会打微信语音,催促记者交费。电话那头,能听到其他接线员劝学员买课的声音。

当记者提到理财的风险时,班主任则称,“老师带过15000多名同学,99%都是赚的。本金比较多的学员一个月可能赚一两万元,本金少的话一个月可能就挣千八百元。”至于学员为何赔钱,班主任称是因为他们没有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买(理财产品)。

当记者表示再考虑考虑时,班主任不停地催促,“下午4点半老师就要提交所有(报名学员)名单了,还要去证券公司给您绑定账户,确实来不及了。”

而据学员告诉记者,2980元之后,平台还会进一步要求学员缴费解锁更高级别的课程。

2022年10月,田洋购买了2980元的实操课。据他回忆,实操课老师只介绍了“股票k线图、均线图等一些皮毛知识,网上都能查到”,并没讲股票、基金怎么操作。之后,老师又怂恿田洋花500元购买了基金课,田洋学习后还是不懂怎么购买理财产品,“打开理财APP,买基金该点哪儿都不知道。”

而老师接着又向他推销3699元的课程,并称3699元的课程可以教学员分析上市公司财报,判定公司的营业情况。

‍‍‍‍‍‍‍‍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