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三位一体”网络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 2016-03-31

太和养老网讯:岁又重阳,凭栏思亲。尊老爱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做好养老服务工作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也影响着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我市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至2013年底,全市老年人口达12.43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6.74%,高于全国和省平均水平。预计“十二五”末,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近18%。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趋势,整体谋划和研究制定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统筹发展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机构养老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养老,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全国第五个“敬老月”之际,本报特推出专版,集中展示我市近年来养老服务工作成就。

“您好,这里是‘12349’养老服务热线,请问您有什么需求?”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财富广场的市养老服务信息中心时,接线员正亲切、耐心地接听打来的电话。

“12349”,这个数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有些陌生,但服务中心主任祝林却对今后的发展颇有信心。他向记者演示了救助终端的操作方法,一旦老人在家中出现紧急情况,只需按下救助终端的sos键,信息就会立即连通到市为老服务信息平台,方便快捷。据悉,目前该平台主要承担了养老档案动态管理、紧急救助系统、生活帮助系统三大功能,提供包括“紧急救助、日常照料、家政服务、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在内的综合性养老服务项目,已经吸纳800多家企业加盟,600多位老人加入平台,可提供300多项便民服务。

“12349”养老服务热线是我市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工作的一大探索。近年来,我市围绕养老服务主要任务,初步构建了“政府购买服务,社区互助服务、社会志愿服务、市场有偿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不断深化;大力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扶持社会办养老机构发展,机构养老的支撑作用明显;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挥社区养老的依托作用。我市“三位一体”构筑网络,老龄工作成效明显,并在全省处于先进位次。

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从2006年起,我市开始实施政府为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迄今,我市已实现该项制度的城乡一体化,目前市区490余名老人、铜陵县510余名老人享受到该项服务。在此基础上,2013年,我市开始实施社区高龄空巢老人主动关爱试点,并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由社会公益组织承接,对社区8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定期开展精神抚慰,今年试点范围为天井湖、五松和金苑3个社区。“这标志着我市养老服务内容已经开始由传统的注重生活照料向注重精神关爱延伸。”市老龄办副主任丁韶萍对记者说。与此同时,老年社会组织发展迅速,至2013年底全市有基层老年协会158个,占全市社区(村)总数的82%;老年文艺团队90个,老年体协21个,老年体育团队64个。

为探索覆盖更广泛群体的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从2012年起,我市着手探索建设市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积极打造“虚拟养老院”。该项目被纳入了全国社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第二批试点项目,获得了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的支持。我市以“12349”服务电话为纽带,通过政府采购确定承接单位,成立了民办非企业单位———铜陵市养老服务信息中心,负责平台的日常运营和维护。“这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是我们在养老服务工作中迈出的重要一步。”丁韶萍认为。

社区养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社区养老在养老服务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依托作用,也是发展文化、精神养老的最重要载体。”丁韶萍说。近年来,我市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大力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了一批居民服务中心和居民活动中心、城乡社区医疗卫生设施、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阅报栏、公共活动场所广播、全民健身路径等,为老服务是其主要功能。从2011年起,我市4年共建设9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并在省内率先探索管护制度;2012年开始,我市对老年活动室进行规范化建设,配备文体娱乐和健身活动器材,至今年底,城乡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覆盖率将达到95%以上。

同时,我市积极规划配套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2012年专门出台文件,明确要求规划编制单位在编制新建住宅小区出让地块规划设计条件或划拨地块详细规划时,同步规划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2012年以来,我市通过开展“全国无障碍环境市”创建活动,城市道路无障碍建设全面普及并延伸到住宅小区,医院、学校、车站等公共服务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率达80%,游园广场和养老机构(场所)无障碍改造率均达100%。

机构养老保障功能不断强化

我市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托底保障功能,2010年启动了铜陵市社会福利基地建设,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市光荣院、市社会福利院等一批子项目陆续建成,今年我市还将对市颐寿老年公寓办公楼进行改造,建设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的护理院。同时,农村敬老院实现乡镇全覆盖,并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为社会老人提供代养服务。

“面对庞大的养老需求,大力培养和扶持社会力量开展和参与养老服务,是我们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丁韶萍说。当前,我市共拥有床位近300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近25张。去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工作的意见》,推进了养老机构管理规范化。今年,市政府出台办法,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予以详细规定,并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水电气以及税费等方面予以减免。今年,我市还将社会办养老机构贷款贴息补助和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纳入了省级民生工程实施,并引导、鼓励养老机构参加综合责任保险,实现风险分担。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