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细数养老金替代率之忧
发布时间: 2016-05-04

太和养老网讯:养老的国际化,让我国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课题,那就是养老金替代率之忧。


截至2013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亿,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4.9%。据专家预测,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近5亿,占总人口超过30%,几乎达到每3个人中就将有1个老人。


按国际标准划分,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即代表该地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50年的中国显然符合这一标准。


替代率是衡量养老生活是否舒适的关键指标,即劳动者退休后每年收入与退休前工资收入之间的比率。替代率下降,意味着保障水平也相应贬值。


例如,某公司员工今年退休时工资是8000元/月,退休后仅从社保领取3000元/月退休金,则养老金替代率=3000元/8000元=37.5%。


根据世界银行的建议,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


一家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区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退休之后,供房、养育子女、社会交往的成本都会大幅下降,健康医疗支出会增加,总体来说退休后总体支出会较退休前减少。同时,替代率比例的确定,与各个国家、各人收入水平以及各人对退休生活的规划相关。收入越低替代率须越高,收入越高替代率可相应下调。


通常来说,一位收入中等的白领退休后如果仅需维持基本生活,各项退休收入与退休前工资收入之间的比例大概需40%左右,60%-70%是比较合适的水平。他表示,要达到这样的替代率水平,除了基本养老保险,还可以通过企业年金、保险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有业内人士估计,目前收入水平超过平均工资的三倍者,未来的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可能只能达到退休前月收入的40%甚至30%、25%。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