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因何“叫好不叫座”
发布时间: 2016-05-07

太和养老网讯: “老年人日间照料室人气冷清,场地闲置在那里,实在令人惋惜!”随着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得到社会关注,在长沙,不少社区纷纷建立起了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室。3月20日,本报推出了关注社区服务系列报道以后,有市民来电反映一些家门口的“托老所”人气冷清,起不到“社区养老”的作用。


记者调查发现,社区养老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并非个例,社区养老难题亟待破解。


现象:床位闲置食堂冷清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黑石铺社区。这里是该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的社区。记者看到,社区办公楼是一栋二层楼房,配套设置有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娱乐室、健身室、日托照料间、用餐食堂等,一应俱全。日托照料间有15张床,但都空置在那里。将近中午时间,在这里搞活动的老人纷纷离去,没有人在这边用餐。“老人的日托没做起来,最受欢迎的还是娱乐活动功能。”黑石铺社区主任张敏告诉记者。


同样的冷清发生在江湾社区。昨日11时30分许,记者走进江湾社区,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间上挂着“文化养生馆”、“棋牌活动室”、“夕阳红活动室”和“日间照料室”四块牌子,沙发、电脑、图书架、餐桌和床位一应俱全,却没有老年人在这里享受这些设备。记者咨询能不能让家中老人来这里午休或就餐,得到的回答是“可以”,“目前基本上还没有接到过老人日托或就餐要求!”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坦陈,社区毕竟不是专业养老机构,没有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没有办法像托儿所一样,让老人和孩子一样“早上来晚上走”。


观点:养老日托不仅是一间房一张床


记者走访了一圈发现,床位闲置食堂冷清的现象并不鲜见。有些人气较旺的社区,也大多只有4-5个老人来吃饭。这种尴尬的背后,一边是社区养老设施闲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边却是专业护理人员和社工的短缺。


“把老人叫到社区来,光提供一个房间不行,谁来照顾他们?得配备专业的人员从精神上照料他们。”记者走访了多位社区主任,他们表示,专业护理人员和社工的短缺是个难以一时解决的问题。社区居民动辄近万或近两万人,平时琐碎的工作就很多,而工作人员最多十来个,实在是没有余力去照料日间照料室的老人。张敏坦言,真正有病痛需要照料的老人,社区起码需要4个以上的人员来照料他们,其中还包括医疗专业人员,如果全部配备加上水电费等,资金远远不够。


记者了解到,现在有些社区也引进社工,开展了志愿者为老服务,但志愿者大多是学生、党员或者在职职工,他们服务的时间和内容非常有限。对于一些日间照料中心食堂或者活动室不受老人欢迎的情况,王家垅社区主任王雄球建议,如果休息的老年人不多,可见这项功能不受老人欢迎,需要减少床位。开设食堂也可以街道为单位,将多个社区联合起来,便于资源整合。


建议:通过市场化渠道搞活社区养老


据介绍,到2020年全国城市社区要实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


社区养老,怎样才能叫好又叫座?荷花池社区主任余柳英建议,可引入社会组织、企业承担运营,这样通过市场化的渠道,能够吸引老人。如让家政公司参与到日间照料中心的日常运营中。今后日间照料中心的餐厅、活动服务、家政服务等功能,都可参照市场化的模式。


“社区养老市场化举步维艰!”开福区新康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政和社工机构负责人周浪谦告诉记者,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是个技术活,不是单纯的家政能解决的,需要专业社工的参与。而目前,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的消费意识尚未形成,除政府购买服务外,家庭购买社工服务几乎为零。真正实现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管理系统,应该由政府主导,推动和鼓励企业与社会组织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的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企业,提高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的有效供给。


有关专家指出,扶持社会力量介入社区养老是大势所趋。政府部门应制定好优惠政策,在税收、融资、土地、城建、金融、水电管理和交通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