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方综合养老院院长再开孤儿院
发布时间: 2016-05-16

太和养老网讯:年过五十的乔秀珍依旧神采奕奕,让她乐和的事有很多:养老院的王奶奶过生日了;老人们为重阳节表演节目了;领养的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了……她开的养老院共有600多位老人,每位老人都像她的家人一样。
  用活动房做临终关怀
  乔秀珍是甘肃天水人,在老家时是中医院的医生。因家里有医治哮喘、气管炎的祖传药方,1986年被请到北京给人看病,并且留在东直门医院做中医。
  乔秀珍接触的多为老年人。看着这些“看病难、住院难”的老年人,乔秀珍萌生了创办临终关怀医院的想法。
  当时,她住在东直门附近的一个小院里。经过改造,院里腾出十几张床位,点了两个蜂窝煤炉子,再请来两位大夫,临终关怀医院便诞生了。为节约成本,医院的门脸只是个简易的活动房。
  盖房砖瓦全是捡来的
  “当时根本没有资金,最初是跟医院院长借了5000块钱。”她又东挪西凑,借了2万元,把附近农民搭建的鸡窝、猪窝等破棚子买下来,作为医院的“扩建用地”。可等到盖房时,一分钱一块的砖也买不起了。
  1989年,乔秀珍从医院辞职。东直门附近地区当时正在改造,沿街有许多正在拆除的老房子。于是每天晚上,乔秀珍推着推车,手持瓦刀,捡起了砖头。请来的几位大夫、看大门的,甚至老家的人都赶来帮忙。经过艰苦劳动,生生捡回了盖一个小院所需的砖头!“当时根本看不到这家医院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但大家知道我在做善事,都很支持。”
  废弃房子的门窗也被他们捡了回来,刷上白油漆“再利用”。就这样,医院能容纳100张床位的病房逐渐地盖了起来,运营也慢慢步入了正轨。
  背三千万巨债老邻居帮着解围
  “十几年前,我又想再建一家养老院。花了几万元在北皋买了一块地。”这家养老院给她带来了更多的辛酸。原来盖养老院时,她并不懂建筑成本核算,被包工头“蒙”了。起初,乔秀珍只想盖个简单的四合院,可是包工头左劝右劝,盖成了高档装修的三层楼,附带游泳池。最后一算钱,竟然要三千万元!
  养老院让乔秀珍背上了巨额债务,而按国家规定,养老院作为公益事业又不能抵押。“我卖了车和房,金银首饰都拿去抵账,差点就熬不过去了。”但是,好心人在关键时刻给了她莫大帮助。“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东直门的街坊邻居。”
  1998年大年三十,讨债的人登了门。三十几个膀大腰圆的男子将乔秀珍围在了中间。这时,附近开饭馆、开服装店的街坊们都来了,你五十、我一百地把钱塞到她手里,终于劝走了要债的。
  东直门的临终关怀医院要拆迁了,当时花几万元买的地升值得很快。拆迁费还了一半的债,加上养老院开始运转,给她解了围。现在,身为北京东方综合养老院的院长,乔秀珍依旧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吃住在养老院一间普通套房里,客厅改成了办公室。
  领养死刑犯的两个儿子
  说到领养的两个儿子,她双眼泛起了泪光。大乔和小乔的父母是死刑犯,乔秀珍说认识兄弟俩全是天意。8年前,她去顺义孤儿院给孩子们送衣服,偶然看见个头最小的小乔,疼爱得不得了,孤儿院负责人对她说:“他还有个哥哥,你家条件好,领养回去吧。”实际上乔秀珍身背巨债,并不宽裕,但她还是把孩子领了回来。
  大乔很乖又聪明,后来考上了重点高中,而小乔因为从小就没人管教,在学校总是偷拿同学东西。“每天放学从他书包里能翻出六七块手表,可他什么都不缺。”老师找来乔秀珍,劝孩子退学。一向支持母亲的女儿也相当不满,让她把小乔送回孤儿院。多方压力下,乔秀珍把孩子送了回去。
  不过,刚一个星期,她就偷偷回去探望小乔。谁知一见面,小乔扑了过来,哭着说:“妈妈,我们回家吧。”乔秀珍一问才知,孩子已一个星期没吃饭,瘦得皮包骨头。她极为心疼,下定决心把孩子接了回去。又经过一年的磨合,12岁的小乔已经懂事了不少。
  与养子情深再开孤儿院
  大乔和小乔的父亲已被枪决,母亲被判死缓。乔秀珍经常带两个孩子去河北女子监狱探望她。看到两个儿子长高了,亲生妈妈流着眼泪对乔秀珍说:“你救了我们全家,来世做牛做马我也要报答你。”
  兄弟俩在农村老家还有个年迈的奶奶。一年农历八月十五,乔秀珍带他们回家,正逢大雨,奶奶家的屋顶四处漏水。乔秀珍连忙喊人来帮忙,用油毡把屋顶补好。
  跟两个孩子的缘分又触动了乔秀珍。她在养老院附近盖了一所孤儿院,希望以后有更多和大乔和小乔一样的孩子得到救助。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