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养老网讯:养老地产行业的发展目前呈现出大热的局面,不仅得到市场的追捧,更是受到国家的扶持,当然,还有社会资金的布局,那么这种大热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一个好的兆头呢?养老地产,从建筑设计、园林规划到装饰标准,养老地产这类老年地产的建筑产品开发接近于高端住宅产品开发的规律,创新核心在于适老化设计。养老地产实现了品质地产和优良健管家服务的有机结合,从护理、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文体活动、餐饮服务到日常起居呵护,增加设施设备和精心打造专业管理团队。养老地产主要的产品形态包括:保险资金推出的升级版的养老机构,如养老院,把养老地产视做商业地产项目长期经营;开发商推出的养老地产项目。
养老地产是噱头还是事业
“这里位于黄浦江上游,空气好,适宜养老。”松江新浜镇牡丹新村小区的徐表告诉小编,不少市区老人来这里买房,颐养天年。
如今,越来越多的上海退休老人选择在松江、嘉定、金山等郊区置业,甚至还有到昆山、太仓、嘉兴等地购房养老,在当地新开发楼盘中,上海老人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
目前,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已增至367万人,绝大部分老年人靠家庭自我照顾。因此,养老地产,成了大小开发商和保险公司追逐的新领域。
那么,老年人到底需要怎样的养老小区?那些养老地产,仅是开发商卖房的噱头,还是可以真正为老人服务的优质项目?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到底能否实现多赢?
到郊区买房养老,养老地产还差什么
在新浜小镇,当地居民能随口说出来的“市区来客”,就有10多户。
镇上的桃园一村,是一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小区,十分安静。79岁的孙富良和78岁的石筱清夫妇,搬来已有2年多了。他们住的是两室一厅,收拾得整齐干净。老俩口每月养老金加起来有8000多元,在小镇上开销绰绰有余。这里的蔬菜、鱼虾特别新鲜,价格很实惠。除了吃得新鲜,孙富良夫妇还认为“这里的空气和水可是花钱买不到的,市区里车子太挤、空气太闷了。”小镇居民的淳朴热情,也为老俩口所津津乐道。
老刘夫妇在这里已住了10多年,选择前来养老的理由大致相同。而且,小镇的菜场、银行、卫生服务中心离家只有几分钟路程,生活十分方便。但小编调查中也发现,选择小镇养老的老年人,一般健康状况良好,对医疗条件并无太高要求。老刘最近血压有些偏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能提供常规医疗服务,想进一步诊治,还须到市区医院去诊治。石阿姨也说,小镇上没有一家二级医院,似有不足,毕竟医疗条件对老年人来说是最重要的。
这也是不少市民向往却又最终放弃郊区养老的原因之一。几年前,曾经有一项崇明农村寄家养老计划,吸引了一批批市区老年人前往考察。根据设想,每户农村家庭对接一名市区老人,收取房租和服务费,每月分别只有两三百元,搭伙费和水电煤等费用另算。生态岛空气环境好,且生活成本低,吸引力不小,但几个月下来,只有一位老人选择落户。缘何?交通相对不便、缺乏医疗保障、各类配套不足、生活习惯不同等实际问题,成了拦路虎。郊区养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开发商卖完楼盘,养老地产留下什么
前不久沪上一场养老产业展会上,小编看到,对政府养老产业规划最感兴趣的,几乎都是房地产开发商。
不少开发商推出的项目,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北京一家地产公司表示,其养老地产项目已酝酿三年,社区以休闲养生为核心,包含居住、娱乐、休闲、医护甚至投资理财等大都市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英国、我国台湾等地的养老机构也看好上海的“银发产业”,推出一系列融合住宅与服务的高端养老社区项目。
找养老院就上——【太和养老网】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太和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姓名:
年龄: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