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技未来新蓝海——第二十四届高交会圆满收
发布时间: 2023-07-11

文 / 本刊记者 益达

11月19日,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暨2022西丽湖论坛(以下简称高交会)落下帷幕。

据了解,本届高交会展览总面积40.6万平方米,设置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展区)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展区)两个展区,以及西丽湖论坛和人才高交会、应急安全科技展等分会场。

5671家展商亮相实体展会,带来展览和交易的项目8667项,其中1302项新产品和407项新技术首次亮相,涵盖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智能制造、数字经济、5G商用、物联网、IT抗疫、芯片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信息安全、区块链等领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4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天津、山东等24个省市展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3所高校团组精心组织众多科研成果进行展示。经专家评审,156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107家单位获优秀展示奖,1240个项目获优秀产品奖。

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李飞表示,高交会是深圳开放创新的名片,经过20多年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高新技术属性不断增加、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已成为国际贸易领域富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成为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合作平台。

展示高科技产品的“硬实力”

作为一场全球性的高科技盛会,高交会是感受高新技术发展新趋势、洞察市场新需求的“风向标”。据统计,本届高交会展示了一批体现“硬实力”的高科技产品。其中央企、世界500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外资和行业龙头企业近1400家。包含中石化、中石油、中广核、中国移动、中国电子、平安科技、华为、中兴、迈瑞医疗、大族激光等跨国公司和龙头企业,以及各类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中心总计460家。

本届高交会首次设置深圳专精特新企业展,深度展现深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力量,43家深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组团参展,分布在VR、机器人、医疗器械、芯片、软件、物联网、新材料、无人机、通信等多个细分赛道,1/4以上为已上市或拟上市企业,成为本届高交会的一大亮点。

上市公司雄帝科技2019年首批入选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展示了国内领先的可信身份技术及智能核酸采样设备。该公司研制出的智能核酸采样设备,融入可信身份采集技术,目前正在注册申报三类医疗器械资质。多家参展企业代表表示,“专精特新”不仅是一份金字招牌,也是一份沉甸甸责任。企业将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品质量。

参展企业深圳市赛元微电子有限公司的领先技术是隔空触控技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接近感应,芯片产品具有高可靠性,在最近几年的国产替代浪潮下不断赢得大客户。“国产半导体要积极把握国产替代趋势,最重要的是产品品质具有可靠性,这是第一位的。” 赛元相关负责人强调。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副局长吕哲介绍,今年是首次在高交会上以组团形式设置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展。目前,深圳全市各级专精特新企业有3842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有442家,在全国大中城市名列第三。深圳的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的特点,是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节水高新技术成果展是本届高交会新推出的专业展,来自水务运营、节水服务、工业节水、家庭节水器具等7个行业的46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展示了智能PLC控制柜(可编程控制柜)、浮游生物在线监测仪、水质综合毒性在线监测仪等明星产品和项目。

展开全文

在数字经济展区,科大讯飞、曙光、汉王、思必驰、迈瑞、普渡等重点展商带来各自领域的创新产品和应用,让人现场感受高新技术进步带来的澎湃动力。

此外,高交会也成为中外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俄罗斯教育科技部、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等已连续20多年参展;“一带一路”专馆和外国团组展区则邀请到国外优秀创新中心、科研机构等参展参会,来自澳大利亚、瑞士、捷克等国知名企业也带来新产品新技术。

此外,在实现“一展两馆多地”线下办展的同时,本届高交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了双“线”并行的展览格局。

据统计,通过线上方式参加本届高交会的展商总计2906家,参加展览和交易的项目达8790项。组委会特别开辟了全景VR逛高交会栏目,一共有245家企业参与VR展示,11.4万人次观众在线参观。

组委会特地在网上高交会开辟了“20+8”产业集群模块,对“20+8”产业集群模块下84家深圳市属重点企业做集中展览展示。对6场中国高新技术论坛进行了线上直播,吸引众多观众在线观看。线上举办大型会议活动37场。

高品质论坛活动彰显高交会的“软实力”

如果说各类高科技产品体现了高交会的硬核实力,那么同期举行的专业论坛会议,则集聚全球智慧,彰显了高交会的“软实力”。

据统计,本届高交会共举办各类会议活动148场。其中,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共举办“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等6场主题论坛,40多位两院院士、经济学家、领军企业高管等演讲嘉宾在论坛上发表真知灼见。 

在同期举办的“一带一路”创新合作论坛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研究员黄平博士表示,在“数字一带一路”领域,中国具有硬件和软件优势,硬件包括数字经济的技术基础,软件是数字治理规则。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需要坚持开放和包容精神,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多方共赢。他表示,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上,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在经济制度、治理能力、环境规制等方方面面与发达国家都有巨大的差距,因此,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多边主义更需要保持这种务实的开放和包容。经济和贸易扮演着最核心的角色。“一带一路”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以贸易和经济合作为主的平台,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应该继续保持“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并尽可能多地吸纳发达国家成员,集中力量为“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务实的帮助。这种合作是互利的,而且将为“一带一路”国家未来的发展带来长期的可持续的支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副院长康锐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重要桥梁,产品质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际国内竞争。他指出:“要打破价格战、服务战的桎梏,通过可靠性系统工程能力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品牌建设之路,企业可靠性系统工程能力建设和提升的实施要素和应用模式,将是未来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高交会是一场科技盛会,展示的是中国最好、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中国法国工商会副主席Fabien PACORY表示,数字化作为新经济引擎,将会在食物技术和绿色农业技术的发展得到广泛的应用,非常期待未来能够在国际交流、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绿色金融等方面有更多交流合作。

该论坛以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展示当今全球前瞻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技术、优秀研发成果和行业解决方案,以数字化转型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智慧城市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高交会与科教领域重要盛会——西丽湖论坛联袂举办。论坛围绕“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永久主题,聚焦“开放 融合 未来”三个关键词,各界专家学者、众多院士代表、行业大咖、高校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议开放融合发展趋势、共享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共担科技自立自强责任使命。大湾区智慧城市院士论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高峰论坛、国际科技创新园区发展论坛、湾区校长论坛暨深圳大学40周年校庆学术论坛、网络技术创新发展论坛、澳门与内地企业家创新创业论坛、深港协同创新高峰论坛等平行论坛在深圳、香港、澳门举办,聚焦影响深圳、大湾区乃至全球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议题,拓展和丰富了更具国际影响力、更具大湾区特色、更具融合创新特点的品牌论坛内涵。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