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浮生若水(教授在线|余根坚:怀初心于科技,展望大国蓝图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教授在线|余根坚:怀初心于科技,展望大国蓝图

教授在线|余根坚:怀初心于科技,展望大国蓝图

他的眼睛很漂亮,漂亮到可以从中展望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可以展望到北国的风雪和南国的的花开,可以展望到大漠孤烟和小桥流水,可以展望到白驹过隙星移斗转,可以展望到那些“看尽人间繁华,三千浮生若水”过后所尚存的执着与坚守。简而言之那颗炽热的初心跳动着。他,就是余根坚教授。

随时代大流不断前行的初心坚守者

饱经变迁矢志不渝

余根坚教授是地道的福建人,出生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本科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1995年到1998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与此同时开始了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处理技术。2004年到2007年就读于南京邮电大学,攻读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

   1998年至1999年在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做研发工作,1999年至2009年在福大从事信息处理与无线网络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此期间,除了教学工作外,还参与了相关专业的教授们领衔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并主持省部级、厅级和企业横向课题多项,不仅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于1999年7月正式进入闽江学院,任教研室主任和专业带头人,继于2014年12月晋升为教授。余根坚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网关键理论与技术,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企业横向课题研发多项,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40多篇论文,其中SCI/EI收录17篇;受邀担任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评审专家和重要学术刊物审稿人。  

 “困难是难免的,但科研工作需要一个平静的心态,要能坐冷板凳。”不论是在学涯时期还是在工作或是任教研发时期,还是困难重重、屡屡受挫,余根坚教授始终致力于信息处理和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从未动摇。一方面秉持着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一方面怀揣着对大数据时代的热情与憧憬,余根坚教授在科研和树人的道路上不断地向前走。向着科研尖端领域冲刺,做一代代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树人为根实践为本

看到一批批优秀的青年学生走上岗位,其中不乏有登上技术领导岗位的,并在多年以后还与自己保持着联系,这让余根坚教授特别有成功的自豪和“丰收”的喜悦,为人之师皆如此,学生的成长成才就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在与学生相处之时,余根坚教授坚信:“把学生当做朋友,课堂上不拘泥于课本,尽量把自己的视野和拓展内容教授给学生,特别是产业界、学术界和市场需求方面的相关信息,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面。”保持着这份对教学的谦虚与严谨,余教授在平时也以前瞻的远见跟时代相契合,接受新的理念和知识,以便能在课堂上将专业前沿的信息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和自己同时代齐进步;正是因为如此的恪尽为师之责,余教授受到了学生的爱戴与尊重,对于学生来说,他是师长,更是朋友。

学以致用——是余根坚教授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他对学生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他努力让自己的授课方式多样化,在一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会尽量进行现场案例教学,通过案例让学生对所讲知识理解更加透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共同发展,以达到共赢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校外实践的必要性,余教授的想法是有资历和人脉的教授可以走出校园,走入企业,和企业界交朋友,为学生争取和提供必要的资源。实践与理论缺一不可,树人之路任重而道远。余教授可谓用心良苦。

不忘初心展望蓝图   

 “当世界开始迈向大数据时代时,社会也经历着着类似的地壳运动。”余教授对未来趋势的看法很是独特。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大数据时代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在改变人类基本的生活与思考方式的同时,也为世界带来了一系列的未知与挑战。

中国作为当今互联网大国,不断地在改变着世界互联网的格局,作为有着浓烈爱国情怀的余根坚教授无不为之自豪,他激动地说道:“祖国发展欣欣向荣,君不见如今回国潮汹涌而来,高端人才包括外籍高端人才,必将涌入国门,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我国各项科技事业,包括通讯技术,必将站上世界舞台中央。2030年以后我们国家必将是诺奖的得奖大户,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秉持着为国献力的那份初心,余根坚教授鼓励学生们紧跟技术潮流,要不断地去深入了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所学知识与所见、所接触的相结合。在着眼于现况与未来之际,他更是坚信我们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若是坚持砥砺前行,精彩人生也将属于我们。这份热情与执着也将鼓励着当代大学生栖身大数据时代,为“中国智造”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没有几个世纪的时间去适应大数据时代,我们也许只有几年时间。”时代发展飞快,余教授更担忧的是我们自己的步伐是否能跟上当前时代的步伐。他的眼睛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于他来说已经足够。凭借这份光,他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把一生奉献给国家,把初心留给自己。

“聚散离合终有时,历来烟雨不由人”全诗

“聚散离合终有时,历来烟雨不由人”全诗为

聚散离合终有时,历来烟雨不由人。

看尽人间繁华,三千浮生若水。

该诗句出自台湾现代作家黄于洋的书籍《路过》

该诗句的意思是说人们虽然曾经相聚但最终还是要分开,聚散离合都是有一定的时间准则的。把与每个人的相遇当作是最后一次,这一次离别下次可能再也不会遇到。

扩展资料:

《路过》又名《这个世界教我的事》是作家黄于洋在2016年2月1日出版的人物传记

该书记录了她16 岁开始一个人旅行,独闯天涯7 年,从东亚到南亚,从中东到非洲,从欧洲到拉丁美洲……所经历的一个单身女孩可能遇到的各种惊奇和剽悍事,虽遇艰难险阻无数,却也收获许多爱与感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过》黄于洋

聚散离合终有时

台湾作家黄于洋说:“聚散离合终有时,历来风雨不由人,看尽人间繁华,三千浮生若水。”
人生聚散是正常的事,有人来,就有人走。人来了欢迎,人后了欢送。不纠结来去的原因,那是上天的事,有些事改变不了,学会接收,才能减少痛苦。守好缘分,过好自己才是本份。

一月气聚

今晚,大同下雪了。

大概这矫情属文的老毛病是又犯了。文以舒心。甚至自己都觉得,这皮毛怎算得是文,权当随性便签罢了。毕竟,内心欢愉最重要。记得盼学姐上次讲,文风像出家人。哪有那么多出家人会写这些无聊东西。我倒是觉得斋记更适合他们。内容也简单的很,一十八字囊括:
“看尽人间繁华,

三千浮生若水,

读懂冷暖自知。”
于我,从未懂得,以此年纪也不可能懂得。成长不可逆,自有我该明白的时候。
而今,我只负责成长。

来至新地已四月有余,细数昨日,却亦有经年之感。若不是今日小雪时节,当是不会想到此刻已过此久。倘真如游园惊梦,惊动的不只是岁月。书中讲:一月气聚,二月水谷,三月驼云,四月裂帛,五月袷衣,六月莲灿,七月兰浆,八月诗禅,九月浮槎,十月女泽,十一月乘衣归,十二月风雪客。曾想过秋的山静日长,应当能得见苍藓盈阶,落花满径的盛景,然后拾松枝,抚松竹,煮苦茗啜之,以效古人之心若雪。可得清明的悠闲畅快,奈何却不尽人意。尽管也有禽声上下,树影斑驳,缺少了一份情致,料想大同是不合秋的。不辞清冷换热烈,便是这样的直接与不加掩饰的澄明。

我只想说,记得我的人,我一直记得。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忘了讲,盼了很久的雪很美,就如你们一样。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