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弩的种类有哪些?为什么秦汉步兵的弩箭在后世不怎么出现

 

2023/7/7 9:42:32 ('互联网')

本文目录

弩的种类有哪些

弩的种类很多,首先可以分成单兵弩和巨弩,单兵弩又可以分成好多种,下面我们一一介绍。

弩在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中国人的弩机结构先进,分为牙、望山、悬刀(扳机)、牛、键等结构。瞄准时,望山-箭尖-目标三点一线,比欧洲弩的精度要高,实为国之利器。

文献记载的弩,可以追溯到西周,考古实物是战国初期,七雄之中,以韩国劲弩著称,原因是韩军战斗力比较低,故而对远程武器格外依赖。战国至秦朝时期的弩,弩机结构松散,拼装后直接装到弩床上。汉代以后,出现郭,就是弩机盒,便于弩机的装拆,也保护了弩机。
南北朝时期,北方不习惯用弩,倒是南朝极爱用弩,并且将战国时期出现的巨弩推广起来。唐朝时,弩箭有了八大分类,其实按照使用方法可以归为三类:臂张弩、蹶张弩和腰张弩。臂张弩威力小,用手臂即可拉开,通常材质是角弓、木弓和竹弓。腰张弩有两种,一种是腰上挂钩子,勾住弩弦之后,用脚蹬开,还有就是用腰挂住弦,用脚蹬开。
蹶张弩威力最大,即用双脚踩住弩臂,用手提弩弦拉开。

宋朝之后,弩箭发展到了高峰期,为了方便上弦,弩床上出现了踏脚,这种弩就是踏张弩。踏张弩的代表之作就是神臂弓,神臂弓其实是弩,是党项酋长李定归降大宋时献给神宗的,其雏形来源于中亚的踏张弩,后被党项人加强了。神臂弩威力极大,最大射程372米。1068年,神宗决定量产神臂弩,广泛装备于宋军。南宋初年,吴玠凭借神臂弩在仙侠关大破金军铁浮屠。后来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将神臂弩改进成威力更强的克敌弩,最大射程可以达到532米,在之后又演变出了威力更强的神劲弩,不过因为拉力是神臂弩的三倍,故而装箭耗时非常长。

说完单兵弩,再说巨弩。巨弩出自战国时期,在南朝得到了推广,唐代,巨弩成为攻城略地的必备器械。宋代,巨弩称为床弩,宋人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床弩的威力。
有单兵可以操控的神臂床子连城弩,中量级的双弓床弩、和蝉弩以及重量级的千步弩和三弓床弩。其中三弓床弩威力之大,可以射穿土城墙,最大射程1800米。
蒙古西征时,最喜欢干的就是用西方科技打东方,然后再用东方科技打西方。在用西方回回炮攻陷襄阳的同时,蒙古人也用宋军的八牛弩攻陷了阿拉伯人的城市,为了增加巨弩的威力,从宋朝开始,士兵会在弩箭上绑上火药包,可以燃烧或者爆炸。

当然,除了这些中规中矩的,中国还有一种被老外格外推崇的连弩,基本上各大游戏里面中国势力一定有这个玩意。连弩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弩盒每扣动一次,即可射一箭,属于半自动武器。诸葛亮据说改造过连弩,今已失传,现在有个高中老师说是搞清楚了结构,利用重锤绳拉动箭盒换箭,弩得拉动依然靠腰张或者蹶张,反正听着挺靠谱,因为实际威力确实很像史书描写的那样。明清时代的连弩和楚国的很像,有了个拉杆,但是威力很小,也就20步的射程,因此被《天工开物》定义为民间防盗用的。

除了连弩,中国还有个伏弩,即机关弩,一般是伏击用或者打猎,在戚继光抗倭的时候,曾被运用。

为什么秦汉步兵的弩箭在后世不怎么出现了

首先纠正一点——弩不仅流行于秦汉,到了唐宋时期,更是在制造工艺、武器性能上有了进一步提高,成为中原王朝军队的一种重要主战装备。但后来随着火器发展,从明代弩开始衰落,至清朝基本消失。

弩的兴衰历史与中原王朝国运跌宕、生产力水平及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息息相关。弩大规模、批量化装备部队的时间,出现在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当时,发达的中原农耕文明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以及各国间以步兵为主体的作战样式,都使弩获得了空前发展。七雄之一的韩国虽版图不大、实力较弱,却以擅长制造最大射程可达数百米的强弩而闻名于世,并因此被誉为“劲韩”。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弩尽管工艺复杂一些,但操作、训练都比弓简单得多(一名熟练的弓箭手或骑射手要多年苦练才行)。为顺应兼并战争和边防戍守的需要,从战国到秦汉,军队普遍规模庞大(动辄几十万人),但真正的职业军人很少,主体都是临时征召的平民,在这个时候,弩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便于快速训练成军。而且,战国七雄之间生产力水平、装备差距都不大,因为没有哪一方拥有“划时代的先进武器”,这也稳固了弩的地位。

秦汉统一天下后,得以整合全国之力打造精锐兵器,弩的产量、质量更上一层楼,比如汉弩做工较之前更为考究,弩机外加装了起保护作用的匣壳,并广泛装备汉军步骑兵。当时,除了发射频次略逊一筹外,汉军所用弩箭无论射程、威力,还是命中精度(弩手可以挂弦后从容瞄准目标,而不用像弓箭手那样必须全力绷紧弓弦),都胜过还在用骨头磨制箭簇的匈奴单体弓。

再说李陵血战匈奴骑兵一事,别看前者麾下只有5000步兵,但大都是勇悍不畏死的亡命徒,而且装备了数量惊人的弩箭(据说多达50万支)。实际上,人们对古代游牧民族的武功有些“神化”了,比如匈奴骑兵作战,其使用弓箭的有效射程(即在这个范围内射得准、能穿甲)不过二三十米,而汉弩却可轻松过百米。换言之,面对防守严密的汉军军阵,匈奴骑兵离远了射不着,挨得近了就会变成活靶子,到最后若非汉军弩箭用尽,李陵未必会失败。

东汉以后,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局面持续了200余载,为对抗北方骑兵,南方政权普遍重视和倚仗弩,比如诸葛亮研制的连弩(射程不远但射速快,适合山地战使用),以及刘裕大破北魏骑兵的“却月阵”(关键是靠强弩克敌制胜)。

到隋唐时期,弩的技术愈发成熟,并出现重型化倾向。隋炀帝在位时讨伐高句丽(之前写错了抱歉哈),曾专门征调江淮3万弩手北上参战。而唐朝,也延续了前代用弩兵扼控南方的老办法。特别是“安史之乱”后,朝廷财赋仰仗东南膏腴之地通过漕运供应,而负责这条战略大动脉安保工作的武装力量,正是仍效忠于唐朝中央政府的江淮藩镇及其麾下精锐弩手。

到了宋代,出于城池防御和对抗辽、金、西夏和蒙元骑兵的需要,不仅大量装备较轻型的单兵弩,还研发、制造出多人操作的床弩(弩炮),后者发射的弩箭(其实就是长矛)威力虽然恐怖,但笨重程度也是数一数二的,陆上野战机动性不强,只适合固定放置在城头或舰船上作为远射武器使用。

实际上,弩开始走下坡路,与宋以后历朝历代的骑兵、火器发展有很大关系。弩虽然威力不小,但结构复杂,大大小小有十几个零部件,哪个出毛病都很要命。而且,由于主体部分采用金属构件(比如弩机)或大块木料(弩臂),弩的重量很难减下来。

反观古代的传统复合弓,取材方便,工艺也相对简单,经过长期发展、改进后威力已不输单兵弩。而且,一把强弓的重量也不会超过2斤。由于轻巧便携,再加上严格训练,一名出色的游牧骑兵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以惊人的每秒1箭对敌方目标实施急射。

宋以后,明朝边军依托长城防御,且有良马、善骑射,还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火器,而元、清更是靠骑射立国,等到明末清初西式火炮、鸟铳传入中国后,弩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显得越来越落后,最终,笨重、复杂的弩逐渐失去用武之地。

中国古代的弩真的很厉害吗它的威力有多大

说句让我们很自豪的话,中国的弩真的很厉害,可以说在1450年以前,中国的弩箭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弩箭之一(公元900年左右,中亚出现的复合弩为历史当时最大的)。

弩箭在中国的起源很早,目前出土最早的弩机,是在战国早期铸造的青铜弩机。在战国时,七雄中数韩国弩箭为天下之最,当时有“天下劲弩皆出自韩”一说。而各国对于弩箭的运用,也是给予了高度重视。根据《六韬·武韬》的描述,战国时期的一个万人军,弓弩的比例要占去四成,而摆大阵的前五排远程部队,皆是手持劲弩的勇士。在秦将蒙恬驱逐匈奴时,机动性较差的秦军就借助河套地区复杂的地势利用弩箭的射程优势驱逐了精于骑射的匈奴大军700多里。而根据兵马俑中出图的弩机来看,弩箭在古典中国军队的装备量中绝不只是文字虚构的,而是真真切切的存在。

在随后而来的汉帝国中,弩箭扮演者冷兵器之王的角色,因为早期骑兵对匈奴作战的劣势,使得以步兵为主的汉帝国格外重视远程兵种的作战能力,因此弩箭发展到汉代,便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首先是汉奴在战国弩的基础上增添了“郭”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