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个人怎么进入养老产业

 

2022/11/21 20:09:23 ('互联网')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迈入新阶段,人口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深度转型期,人口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折性变化。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已达到14.12亿人,较2010年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0%,从各地区数据来看,我国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中东三省老龄化领先全国。
我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养老产业将成为房地产企业“第二增长曲线”的有力支撑。据克而瑞漾美不完全统计,百强房企中涉足康养产业投资已有68家,百强房企外另有48家主流房企同样涉足康养产业领域,未来养老产业的春天将加速到来。
01人口总量峰值即将到来,
人口规模红利进入尾声
国家统计局预测,人口总量即将在2025到2030年间达到峰值。我国人口在总量达峰后将逐步开始缓慢下降,人口负增长在不远的将来即将成为现实。
劳动人口下降,人口抚养比上升,人口规模红利基本结束。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双双下降,人口抚养比由2010年的34.2%(0-14周岁与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加总与15-64周岁人口数之比)上升至2020年的45.9%,提高了11.7个百分点。未来十年随着劳动人口总量和比例将继续以较快速度降低,由低人口抚养比带来的人口数量红利逐步进入尾声,随之而来的人口老龄化,正跑步进入大众视野。
02老年人口即将迎来总量高峰
老年人口规模继续攀升,老龄化程度加快。2020年七普数据中,0-14岁人口为2.53亿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亿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13.5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
“60后”人群开始进入退休,未来十年将实现年均新增2170万人。目前中国老年人群以40与50后为主,两代人约占95%以上;60后群体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婴儿潮人群,规模数量庞大,且是改革开始首批受益人群,其财富规模拥有量非常庞大。2020年是60后人群的退休起始年,未来十年将是60后老年人的“天下”,无论是人口基数还是增长速度,将达到历史性最高水平——按照60后群体的出生规模来看,老年人口数量约2.17亿人,年均增长数量2170万人左右。
低出生率与高老龄化形成“剪刀差”。从人口出生与死亡率来看,人口自然增长持续下降,生育率跌破红线,已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同时随着社会水平发展与医疗水平提升,人均寿命持续提高,中国已进入长寿时代。出生人口降低,老龄化速度提升,导致人口“剪刀差”形式。
图:2000年-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
家庭户规模和平均家庭户人口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03各地区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
东三省老龄化领先全国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除西藏外,其他30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
由七普数据显示,东三省地区由于年轻人外迁严重等原因,老龄化率领先全国,其中辽宁更是成为全国老龄化率最高的省份。除此之外,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华中区域也是老龄化率较高的区域。而广东省得益于近10年迁入人口大幅增加,老龄化率偏低。从全国区域层面看,我国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
表:第七次人口普查 31个省市自治区60岁及以上老龄化程度排名(%)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克而瑞漾美梳理
04养老产业升级,
特定老年客群衍生养老新赛道
“十四五”规划明确,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在保基本需求的同时,推动养老产业向高品质和多元化升级。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国际上按照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在14%-20%为中度老龄化)。
随着第二次婴儿潮出生的“60后”财富群体步入退休年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到2030年占比将达到25%左右,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增加幅度更加明显。
未来十年,老年人口将是40后刚需老人、50后未富先老人群、60后边富变老人群并存局面。
40后已开始进入80岁,严重依赖医疗护理服务,医疗护理成刚需产品,康复、护理、认知症障碍等高品质服务型产业将得到井喷;
60后开始进入退休阶段,属于活力型老人,尤其是富裕老年人,对医疗依赖度不高,对治未病健康管理体系、生活服务体系与精神文化等需求高,为提供优质生活和健康管理的低龄康养产业将迅速发展。
面对新的老年人口结构,高龄老人护理、老年病康复和治未病健康管理三个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
05聚焦核心城市 房企加速 开启“+养老”模式
区域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分布不均衡,呈现分化态势。全国人口老龄化排名TOP8分别为辽宁省25.72%、上海市23.38%、黑龙江省23.22%、吉林省23.06%、重庆市21.87%、江苏省21.84%、四川省21.71%和天津市21.66%。
图: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前十省市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可以看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区域聚集在东北区域、长三角区域、川渝区域、京津区域等。同时,根据部分城市发布的2020年统计公报数据,东北区域的沈阳、鞍山、抚顺等城市,以及长三角区域的无锡、常州、泰州等城市,均为人口自然负增长地区。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人口集聚度等指标,均与区域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
经济与人口相协调,推动城市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从特定区域看,长三角区域是人口净流入区域,七普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人口进一步集聚,占全国总人口近40%。由于外来人口持续流入,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呈现出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适中的现象。以上海市为例,2020年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老龄化率为36.1%,而常住人口老龄化率是23.3%,两者差距12.8个百分点。虽然长三角区域部分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通过外来人口加持,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能够有效平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未来十年,主要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将是房企重点布局的主战场。对于房企康业城市布局而言,基本围绕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好、人口增长潜力高、老年人口规模大、老年人购买能力强、康养环境优、政策扶持力度大、城市配套好等关键投资维度,结合七普数量来看,虽然东三省老龄化程度高,但受人口外流影响,经济一直受制约,东北三省养老产业面临挑战。综合维度来看,未来五到十年内,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主要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将是房企布局康养产业的核心区域。
房企集中向康养产业转型,开启“+养老”模式。根据克而瑞漾美统计,截至2021年5月15日,百强房企中涉足康养产业投资已有68家,百强房企外另有48家主流房企同样涉足康养产业领域。为了应对行业发展的变化、占有产业政策红利,房企集中向康养产业转型,以“+养老”的方式,构建独立的康养生态圈,并用产业运营思维进行布局。
我国人口发展迎来新格局, 按照当前趋势推测,到2023年左右,我国老龄化水平将超过20%。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产业空间巨大,未来潜力有待释放。尤其是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未来十年康养产业将加速进入发展快车道,市场规模将大幅扩容,并有望超越地产开发主业 。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