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养老信息化 > 中药的用法用量
中药的用法用量

 

2022/11/19 21:58:31 ('互联网')

  一、中药的剂量
  (一)含义
  剂量,即药剂的用药量,一般是指单味药的成人内服一日用量。也有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二)市制与公制计量单位及换算
  中药的计量单位,历代相异,古今有别。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位进制,即1斤=16两=160钱。现今我国对中药生药计量采用公制,即1kg=1000g。为了方便处方和配方,特别是古方剂量的换算,通常按规定以近似值进行换算,即1两(16位制)=30g,1钱=3g,1分=0.3g,1厘=0.03g。
  单味中药的成人每日内服常用剂量,除峻烈药、毒性药和某些精制品外,一般干品药为3~9g,部分为15~30g.饮片处方中稳中有各单味药后所标用量即此。
  (三)确定剂量的依据
  1、药物的性质性能
  1)药材质量 质优力强者,用量宜小些;质次力不足者,用量可大些。
  2)药材质地 花叶类质轻之品用量宜轻,金石、贝壳质重之品用量宜重;干品用量宜轻,鲜品用量宜重。
  3)药物气味 气味平淡作用缓和的药,用量宜重;气味浓厚作用峻猛的药,用量宜轻。
  4)有毒无毒 有毒药,应严格控制剂量,不得超出安全范围;无毒药,剂量变化幅度较大,可适当增加用量。
  2、用药方法
  1)方药配伍 单味应用时剂量宜大,复方应用时剂量宜小;在方中作主药时用量宜稍大,而作辅药则用量宜小些。
  2)剂型 入汤剂时用量宜大;入丸、散剂时用量宜小。
  3)使用目的 某些药因用量不同可出现不同作用,故可根据不同使用目的增减用量。如以槟榔行气消积用6~15g即可,而驱绦虫则须用60~120g。
  3、患者情况
  1)体质 在以祛邪为主时,体强者用量宜重,体弱者用量宜轻。以补虚为主时,脾胃强健者,用量宜稍大;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小。
  2)年龄 小儿发育未全,老人气血渐衰,对药物耐受力均较弱,故用量宜减小;而青壮年气血旺盛,对药物耐受力较强,故用量宜大些。小儿5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5~6岁以上可按成人量减半用。
  3)性别 一般说男女用量差别不大,但在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投用活血化瘀药则用量宜减小。
  4)病程 新病正气损伤较轻,用量可稍重;久病正气损伤较重,用量宜轻些。
  5)病势 病急病得者用量宜得,病缓病轻者用量宜轻。
  6)生活习惯与职业 如以辛热药疗疾,平时不喜食辛辣热物或常处高温下作业的人用量宜轻,反之则用量宜重。
  4、因时、因地制宜
  依据气候的冷暖和地域的干燥或潮湿增减用量等。
  二、中药的用法
  口服,是中医临床主要给药方法。口服给药的效果不单受剂型、服药时间等因素影响,还受服药次数及冷热所影响。
  (一)汤剂的用法
  1、药液温度 一般汤药多宜温服。如治寒证用热服;特别是以辛温发表药治风寒表实证,不仅宜热服,服后还需温覆取汗。至少热病用寒药,如热在胃肠,患者欲饮冷者可凉服;如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欲饮冷者仍以温服为宜。此外,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者。
  2、服用次数 一般疾病多采用每日1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病情急重时,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顿挫病势;病情缓轻者,亦可间日服或煎汤代茶饮,以图缓治。
  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如药力较强,一般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呕吐病人宜小量频服,以免因量大再致吐。
  每剂药物一般煎药汗二次,分头煎,二煎,有些滋补药也可以煎三次。可将头煎,二煎通经络、活血止痛、止痒以及康复健身等作用。有些外治的疗效还优于内服。常见的方法有熏蒸法,药物加水煎汤利用&ldquo 蒸气&rdquo 来熏蒸局部或肌体。洗浸法则用适当药物煎液或浸液来洗浸。洗浸是传统的&ldquo 药浴&rdquo 方法,如皮肤病的疥疮湿癣,可用苦参、地肤子、野菊花、g莶草等药物煎洗患处,从而达到除湿止痒,杀虫解毒的目的。
  (二)中成药的用法
  中成药的用法有内服和外用两种。
  1、内服法
  对于丸散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外,一般宜用温开水送服。一般中成药均以温开水送服,但有的中成药用配伍适当的&ldquo 药引&rdquo 送服。中成药用&ldquo 药引&rdquo 送服多为取其增强疗效或起协同作用。
  黄酒因其酒性辛辣,具有温通经络,活血散瘀的作用,常被作为&ldquo 药引&rdquo ,如活络丹、
  醒消丸、跌打丸、七厘散等可用黄酒送服,黄酒用量为15~20g。生姜具有散寒、温胃止呕作用,可用生姜切片煎汤作为&ldquo 药引&rdquo ,如藿香正气丸、附子理中丸等可用姜汤送服以增强疗效。还有用盐水作为&ldquo 药引&rdquo ,如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可用淡盐水送服,取其引药入肾,增强滋阴补肾的作用,食盐一般用量1.5g,并加开水半杯深化成淡盐汤送服。清热导滞的至宝锭用焦三仙煎汤送服,以增强消导之功。治疗风热感冒的银翘解毒丸用鲜芦根煎汤送服,取其清热生津透表的协同作用。川芎茶调散用清茶送服,取其清热之效。四神丸、更衣丸用米汤送服,取其保护胃气等。
  有的中成药需要含化,将中成药含于口中约1分钟,使其缓缓溶解和发挥疗效,然后再咽下,此法多用于咽喉肿痛患者,如六神丸、西瓜霜片等,以便迅速发挥消肿止痛之效。
  医师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将中成药入汤剂煎煮以增强疗效。如六一散、益元散、左金丸、越鞠丸等。
  2、外用法
  (1)调敷患处 是将药物用行当的液体调成糊状,敷布于患外,使药物直接接触患
  处,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的液体辅料有白酒、醋、香油、茶水等。如用于跌打外伤的七厘散、五虎丹用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用于肿疮毒的紫金锭、蟾酥锭,用醋研成糊状敷于患处。此外用香油调敷的如黄水疮药。药椒油调敷的如四圣散。茶水调敷的如意金黄散。蛋清调敷的武力拔寒散等。
  (2)涂患处 外用油膏、水剂多用此法。一般先洗净患处后直接涂沫,如獾油、癣药水等。
  (3)贴患处 多为硬质膏药,如狗皮膏,将膏药加热软化后贴于患处。以及橡皮膏制剂如伤湿止痛膏,均直接贴于患处。
  (4)撒布患处 外用散剂多采用此法。如生肌散,珍珠散等,将药粉直接撒布于患处。
  (5)吹布患处 多为散剂,用小纸筒将少许药粉,吹之使其散布于患处,如吹耳的红棉散,吹咽喉的锡类散、珠黄散,吹牙龈的冰硼散等。
  总之,中成药的品种繁多,用法各异。一般外用药不可内服,特别是含有毒性药物的外用药,更应注意,以免发生事故;即使有的中成药既可内服,又可外用,但在临床使用时,必须注意其用法和用量,以确保安全用药。
  三、中药的服药时间
  适时服药也是保证药效的重要方面,具体服药时间应据肠胃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服药时间一般有饭前,饭后和早晚的区别。
  1.空腹服。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此时服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故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驱虫药均宜空腹服。
  2.饭前服。饭前胃腑空虚,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消化吸收,故多数药特别是补虚药宜饭前服。
  3.饭后服。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故消食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
  4.睡前服。为了顺应人体生理节律而充分发挥药效,有些药宜睡前服。如安神药用于安眠时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以便安眠;涩精止遗药宜在临睡时服,以使治疗梦遗滑精;缓下剂宜在睡前服,以便翌日清晨排便。
  5.定时服。有些病定时而发,只有在发病前某时服才能见效。如截疟药应在疟发前2小时服,否则无效。
  6.不拘时服。病情急险,则当不拘时服,以便为挽狂澜。
  无论饭前或饭后服药,均应略有间隔,以免影响疗效。总之,应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确定不同的服药时间,以便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